文潤同心 殘健共融——“非遺絨花制作活動”溫情啟幕
金山網訊 6月25日,由官塘橋街道遠洋社區服務中心、官塘橋街道殘疾人之家、鎮江市中鼎楓晚亭助老助殘服務中心、江蘇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了一場以“文潤同心 殘健共融”為主題的非遺絨花制作活動溫暖開展,轄區殘障人士、社區居民、志愿者及高校師生等50余人參與。
活動現場,江蘇大學文學院的老師首先以“指尖上的非遺”為引,講述了絨花技藝自唐代傳承至今的歷史脈絡,并通過實物展示、步驟拆解,詳細講解了絨花“選絨、染色、搓條、纏線、定型”的制作工藝。“看似簡單的一朵花,需要耐心和巧勁。”老師話音剛落,殘障人士與社區居民便兩兩結對,圍坐桌前開始嘗試。穿針、繞絨、捏形……在志愿者的協助下,色彩各異的絨花逐漸在指尖成型。
“這是我第一次做絨花,沒想到自己也能完成!”殘障人士王阿姨舉著剛做好的粉色絨花,臉上洋溢著笑容;一旁的社區居民李女士則感慨:“和大家一起動手,不僅學到了非遺知識,更體會到了殘障朋友的細膩與堅韌。”
活動間隙,鎮江市中鼎楓晚亭助老助殘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結合展板與手冊,向在場居民重點宣傳了鎮江市長護險政策的最新動態。工作人員介紹道,作為鎮江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機構,中鼎楓晚亭始終致力于為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提供專業、貼心的護理服務,此次借活動契機普及政策,正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民生保障網”的溫暖功能。
“活動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的傳承,更是殘健群體心靈交融的契機。”官塘橋街道殘疾人之家負責人表示,此次聯合社區、高校、專業服務機構共同舉辦活動,旨在通過“文化+服務”的多元形式,提升殘障人士的參與感與幸福感,同時推動社會對特殊群體需求的關注。江蘇大學文學院師生則表示,未來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挖掘更多非遺項目融入社區活動,助力“殘健共融”理念深入人心。(袁源 顧華琪 邱晨露)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