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石語——焦山碑林精品拓本展”在蘭州碑林開展
金山網訊 由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蘭州碑林共同舉辦的“千秋石語——焦山碑林精品拓本展”于8月5日在蘭州碑林開幕,展期一個月。
字以鐫而存、文以碑而載。從古至今,石碑石刻便是記載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攜“千秋石語——焦山碑林精品拓本展”走進蘭州,正是以拓本為媒,訴千秋石語,再現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與藝術追求。
此次展覽分為“鶴隱浮玉”與“探古訪幽”兩大篇章,前者聚焦《瘞鶴銘》這一“碑中之冠”及其歷代探訪題詠,后者匯集焦山人文勝跡的詩文刻石,共同勾勒出一幅跨越時空的文化長卷。
“鶴隱浮玉”篇以《瘞鶴銘》為核心。這部南朝石刻被譽為“大字之祖”,其筆勢開張如鶴舞長空,結體奇崛似云卷云舒。黃庭堅稱“大字無過《瘞鶴銘》”,米芾、何紹基等皆為之傾倒。展覽精選歷代文人尋訪、考釋此碑的題刻拓本,再現了千年來學者們“摩挲古刻鬢成絲”的執著。這些拓本不僅是書法藝術的范本,更是一部“石刻上的學術史”,彰顯了中國人對文化遺跡的敬畏與堅守。
“探古訪幽”篇則帶領觀者漫步焦山的詩意時空。從北宋蘇泂的隸書摩崖,到明代米萬鐘的泛舟題詩,再到晚清康有為登臨焦山時的憂國之嘆,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無數題詠。焦山不僅是自然勝境,更是一座“露天圖書館”,承載著中國士人的精神寄托與家國情懷。這些刻石詩文或題于崖壁,或鐫于碑版,拓本上的墨痕猶帶江風海韻,訴說著“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文化傳承。
此次展覽通過拓本這一傳統載體,讓焦山碑刻“溯游而上”,從長江之畔來到黃河之濱,不僅是一場跨越千里的文化對話,更是一次文明根脈的尋溯之旅。(通訊員 黃仟 記者 王含)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