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農作物育種專家楊家和:堅守育種逐夢路 筑牢農業“芯片”安全堤
金山網訊 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承載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在丹陽,有這樣一位農作物育種專家,他始終堅守在稻麥育種和品種審定的道路上,用汗水和智慧書寫著對農業的熱愛與執著,他就是江蘇家和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家和。
肩負重任,開啟為國選種征程
2004年,對于楊家和來說,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出任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參加小麥組的審定工作,從此踏上了為國選種的人生征程。
新品種的審定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標準。在品種審定過程中,楊家和始終秉持嚴謹、公正的態度,認真審查每一個新品種的資料和試驗數據。他仔細分析每一個數據,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對于有疑問的地方,他會親自到試驗田進行實地考察,與育種者深入交流。他深知,每一個通過審定的品種都將直接影響農民的收成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5年的時間里,楊家和先后參加了20多個小麥新品種的審定工作,其中包括揚麥系列和鎮麥系列。這些新品種在推廣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使江蘇省的小麥畝產從400多公斤提升到了450公斤以上。適合多種用途的小麥品種不斷涌現,為全省小麥生產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退休逐夢,續寫育種嶄新篇章
退休后的楊家和并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而是利用技術專長,投身于稻麥育種工作。2015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楊家和成立了江蘇家和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楊家和租了20多畝農田。一部分用于種植從多方收集來的500多個育種材料,這些材料是新品種研發的寶貴資源;另一部分則承擔國家和兄弟公司新品種區試,積累經驗。為了融入育種團隊,他還申請加入了省級育種聯合體。
稻麥育種是一個風險性高、成功率低的行業。從試驗田種植開始,每一株稻麥苗都如同襁褓中的嬰兒,需要精心呵護。第一年,稻麥苗在試驗田里努力扎根生長,楊家和仔細觀察它們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記錄下它們的生長進度和綜合情況。第二年,稻麥苗植株逐漸長大,開始展現出不同的特性,楊家和要根據育種目標優勝劣汰。第三年,經過前兩年的篩選和培育,一些優秀的稻麥品種開始嶄露頭角。但此時還不能急于求成,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試驗。為了搜集品種資源,楊家和與省內外科研機構積極聯系,尋求支援。利用開會考察的機會,他向有關專家咨詢,經過幾年努力,已擁有了豐富的種質資源。2021年,公司被鎮江市授予水稻種質資源圃單位。
直面挑戰,堅守育種初心不改
育種工作不僅需要耐心和細心,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每年,楊家和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征用土地、聘用臨時工、支付各種試驗費和檢測費。面對資金壓力,在親戚朋友的支持和銀行貸款的幫助下,楊家和維持著公司的正常運轉。
經過多年堅持,在鎮江和丹陽市委老干部局的鼓勵下,在丹陽農委等多部門的支持下,楊家和的種業終于迎來了豐收的喜悅。2022年鎮粳606、鎮粳608通過了江蘇省審定。2024年盛麥6號通過江蘇省審定,并獲得丹陽農委的獎補。今年2個水稻品系、3個小麥品系參加了預試。2025年鎮粳606在丹陽、興化、高郵和南農大進行大面積示范。鎮粳608在淮安、濱海和寶應進行大面積示范。盛麥6號正加緊繁種推廣。這些成果的背后,是楊家和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對育種事業的執著與熱愛。
同時,公司還承擔了省內外的區域試驗任務。2022-2025年,承擔了中國種子公司兩組雜秈區試,安徽荃銀高科三組雜秈區試,浙江勿忘農兩組雜粳區試,山東兩組粳稻區試,省種子站兩組小麥生試和一組國家聯合體小麥區試。試驗質量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楊家和說,做好水稻育種服務“三農”是他一生的追求。今后,他將加大研發力度,爭取多出好品種,打造成丹陽農業科技創新的基地。(記者 佘記其 通訊員 周鎖泉)
責任編輯:臧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