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糧食安全“下半場”之戰
當前,全國夏糧收獲九成半,冬小麥收獲基本結束。全國夏播糧食進度過八成,除雙季晚稻7月中下旬開始播種外,夏玉米、中稻、夏大豆播栽基本結束。
夏糧收割的機器轟鳴聲漸次平歇,冬小麥顆粒歸倉,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無疑是今年奪取豐收征程上的一道亮色。然而,豐收在望不等于豐收在握,尤其雙季晚稻播種即將開啟,全年糧食豐收的“下半場”正處在關鍵節點上。越是此時,越需強化責任意識,越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迎戰風險挑戰,精心呵護每一株秧苗,才能讓豐收的希望最終化為倉廩的殷實。
糧食安全之重,首在責任如山。豐收從來不是自然天成,而是汗水澆灌而成。面對旱澇病蟲等重重考驗,只有層層壓實責任、環環扣緊鏈條,方能筑牢豐收之基。從古至今,“民以食為天”的箴言穿越時空,道出糧食安全乃治國安邦之根本。今日,“黨政同責”如利劍高懸,更督促我們須臾不可松懈。基層干部當以腳步丈量責任,深入田間地頭,及時解決農事難題;廣大農人更應發揚“老繭未消、新繭又起”的韌勁,把汗水澆灌在每一寸土地之上。責任,是豐收路上最牢靠的壓艙石,唯有扛穩扛實,才能把豐收藍圖一繪到底。
然天時地利不會總隨人愿,諸多風險如陰影般潛伏于豐收之路。夏糧歸倉、夏播落地,固然令人欣喜,但全年糧食生產鏈條漫長,挑戰接踵而至。病蟲害如“無煙的火災”,一夕之間可令青苗失色;極端天氣愈發頻繁,高溫、暴雨、干旱均可能成為“不速之客”;農資價格波動亦如暗流涌動,時刻影響糧農效益與信心。因此,必須時刻保持清醒,以“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的憂患意識,筑起防災減災的堅實堤壩。強化病蟲害預警監測,織密從天空到田間的氣象預警網絡,確保預警信息“叫得應”;同時,全力保障農資供應與價格穩定,讓農民種糧安心無憂。風險須化解于未萌之時,方能為豐收保駕護航。
在夏播糧食大局初定之際,雙季晚稻的播種與管理已悄然成為決定全年糧產的重要砝碼。晚稻生育期長,其生長發育與產量形成緊密關聯著全年的豐收成色。晚稻播種即將開始,管理任務繁重而艱巨。從浸種催芽到秧田管理,從移栽插秧到水肥調控,每個環節皆需精耕細作。農技人員當深入一線,推廣“三帶下田”等技術要領;更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科學調控水肥,及時防治病蟲害,確保秧苗健壯生長。晚稻生產,尤須以“繡花功夫”般精細管理,讓每一株禾苗都能在精心呵護下結出最飽滿的穗子。
豐收從來不會自動抵達,它只屬于那些在熱浪蒸騰中揮汗如雨、在風雨欲來時枕戈待旦的人們。讓我們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為犁鏵,以“汗滴禾下土”的實干精神為種子,在化解風險中披荊斬棘,在精心管理中深耕細作,全力守護好“中國飯碗”。(金勝)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