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腎病守望者——孫明霞醫生的診室故事
孫明霞醫生,她的診桌上永遠放著三樣東西:脈枕、放大鏡和一本翻舊的筆記本。
"您最近夜尿幾次?""腳踝水腫有沒有加重?"溫和的詢問聲中,孫明霞的手指始終搭在患者腕間。從1990年山東中醫藥大學畢業開始,這樣的把脈動作她重復了數十萬次。在解放軍醫院磨煉的歲月里,她養成了記錄每個病例細節的習慣,那本泛黃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特殊病例的診療心得。
2001年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進修經歷,讓她的診療思路更加開闊?,F在為糖尿病患者看診時,她會特意檢查患者的足部皮膚;遇到狼瘡性腎炎患者,總要叮囑防曬的重要性。診室墻上掛著的腎臟解剖圖被她用不同顏色標注,用來向患者解釋"為什么尿里會出現蛋白"。
"中藥浴方要像熬湯一樣,水量要夠,時間要足。"她常這樣囑咐需要皮膚浸浴治療的患者。有位退休教師堅持用她的方子泡浴三年,腎功能指標一直保持穩定,每年入冬都會特意帶些自家種的枸杞來看她。
作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學術傳承人,孫明霞現在每周都要抽時間整理老師的臨證經驗。但她最珍視的還是臨床時間,常??赐曜詈笠粋€患者才發現早已過了飯點。護士長說,孫醫生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無論多晚,都要把當天所有檢查報告重新核對一遍才下班。
黃昏的診室里,孫明霞正在給一位新確診的腎炎患者寫注意事項。紙上的字跡工整清晰,就像她三十年如一日的從醫路,一筆一劃都寫著對生命的敬重。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