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脈與綠茵激情共舞 蘇超“戰火”燃古城 文旅“繁花”綻新章
金山網訊 7月6日,“蘇超”第六輪鎮江主場對陣泰州的比賽火熱開賽。賽事不僅點燃了綠茵場的激情,更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鎮江“體育+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彩篇章。球場外,非遺市集游人如織,各大景區擠滿泰州球迷和各地游客,“一紙球票激活多重消費”的乘數效應正逐漸釋放。
小球票撬動大消費 “票根經濟”活力迸發
在鎮江,“蘇超”球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入場憑證,成為打開城市文旅消費寶藏的鑰匙。一張球票串聯起“景區暢游、文創饋贈、美食禮遇、住宿優惠、打卡兌換”的多重權益,形成了“1+N”的消費矩陣。數據顯示,上周六全市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總額達4200萬元,全市銀聯文旅行業消費貢獻度達33.91%。
政策聯動上,從第三輪主場所在城市周末部分景區對客場市民免費,升級到主客場所在城市周末全部A級景區對對戰城市市民免費,將“觀賽”與“消費”深度綁定。數據顯示,7月5日,已有近5000名泰州市民走進鎮江,1556名泰州市民免費游覽鎮江A級旅游景區,全市國家A級旅游景區游客量達8.03萬人次,納入監測的游客消費達2479.21萬元,納入監測的夜間旅游消費集聚區過夜游客占比33.59%。
消費矩陣方面,鎮江創新推出“全域文旅消費一圖通”,聯動200余家優質商家,推出600余種特色產品。持有球票的外地球迷可享“宜游鎮江”平臺10%-20%的專項補貼,更能疊加建行數字人民幣支付優惠,用系統化的消費矩陣將“票根經濟”推向縱深,形成了“觀賽-消費-復購”的閉環,正如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相關負責人所說,“現在‘蘇超’賣的不只是球票,更是城市的生活體驗”。
文創設計也成為城市美學的競技場。鎮江博物館以城市形象和館藏文物為核心,開發“醋寶”“戰神”“顛球俠”等20余種文物文創產品;“都想做南哥?而我鎮江南!”等創意帆布包、Q版手辦,不僅是“蘇超記憶”,更成為城市文化的傳播者。
體育場化身文化秀 千年文脈精彩呈現
當傳統文化符號從歷史深處躍入沸騰的球場,體育的儀式感便升華為文化的共情體驗。在鎮江,體育場不再是單純的“比賽場地”,而是兼容的“文化秀場”,非遺珍饈、歷史表演、詩詞互動,在這里交織成一幅“千年文脈與現代足球”的融合畫卷。
綠茵場外,7月5日至6日,省文旅廳聯合舉辦的“水韻江蘇·家門口享非遺”活動在鎮江體育會展中心體育場北入口廣場舉行。55個市集展位匯聚江蘇十三市非遺產品,茅山湖魚頭湯、恒順醋炒飯等美味現場制作,黃橋燒餅與鍋蓋面“相鄰對話”,非遺表演讓靜態和活態的非遺都鮮活起來。
120人參與的《梁紅玉擊鼓戰泰州》暖場實景表演震撼全場,將抗金巾幗的鼓點化為球場沖鋒的號角;15對“青白組合”在看臺助威,通過贈送“詩意鎮江”文創產品等方式,讓神話人物成為現代賽事的參與者,讓賽事成為文化的傳承。
詩詞文脈也在綠茵場外煥發生機。“水韻江蘇 風雅德比”活動將詩詞與足球“綁定”,鎮江著名詩人出上句,現場球迷對下句,中間穿插傳統文藝表演;辛棄疾、李白等歷史人物在市集巡游、與球迷對詩互動,發放文創禮品,讓詩詞從書本走向生活。
綠茵場延伸全域游 賽事流量轉為城市留量
鎮江“蘇超+文旅”是全域文旅的聯動,從“觀賽聯動”到“景區聯動”,再到“研學聯動”,90分鐘的比賽已延伸至“不止一日”的深度體驗,實實在在踢出了文旅體商融合的“鏈式反應”。
觀賽聯動方面,聯合商務部門推出25個“蘇超”第二觀賽點。在蘇寧等文商旅消費集聚區,賽事點燃消費熱情,商圈客流量超2萬人次;DUGAO咖啡等網紅新業態成為特色打卡目的地;北固灣廣場播放經典足球電影,泰州、秭歸等城市的特色農文旅產品也被帶到蘇寧觀賽點,讓區域協作之路越走越寬。
景區聯動中,景區活動與體育賽事深度融合。金山寺有沉浸式演出“梁紅玉擊鼓助威·白娘子足球斗法”,焦山舉辦趣味足球挑戰賽,北固山開展“爭霸‘蘇超’ 暢游北固”活動,西津渡舉辦“雅閣‘蘇超’之夜”,茅山景區推出“鎮江隊進球狂喜!”活動,每進1球立送1000張門票,讓“蘇超”成為文旅邀請函。
真熱情煉成真寵你 服務溫度定義文旅高度
在鎮江,“寵客”是系統化的服務工程。為提升來鎮球迷的觀賽與旅游體驗,市文廣旅局創新推出“宜游鎮江‘蘇超’一碼通”,集成觀賽指南、旅游攻略等八大核心板塊,實現“吃住游購娛,一碼‘通吃’”。泰州游客李先生體驗后表示:“真正感受到了‘一碼在手,暢游無憂’的便捷與貼心!”
“心宜鎮江”文旅志愿服務隊是寵客的“生力軍”。60名青年志愿者分為6組,在24個點位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每一份禮品送到球迷手上,每一輛泰州大巴都有專人引導。
細節之處見真情。賽場上,泰州球迷手機接入鎮江移動網絡跳出“鎮泰一家親”歡迎語,鎮江市民收到“鎮江必勝”激勵;預檢口為球迷準備特色文創袋;非遺市集上,將黃橋燒餅制作技藝置于一號展位,外地攤位放置在蘇寧廣場第二觀賽點市集C位,給予外地城市球迷最大尊重和關愛。(通訊員 王斐 記者 譚藝婷)
記者手記
比賽哨響,文旅“好戲”還在后頭
譚藝婷
當比賽結束的哨聲吹響,體育場的聚光燈會暫時熄滅,唯有可觸摸的文化、有溫度的服務、有記憶的體驗,才能在流量潮水退去后沉淀為真正的城市認同。
試上“蘇超”臺上看,盡是“文旅”一城花。這朵“花”,開在綠茵場上,開在非遺市集里,開在旅游景區中,開在每一位泰州游客的心里,更開在鎮江“文旅體商融合”的未來。
“讓一場比賽成為游客留駐的理由,讓一張球票變成傳播城市的信物,讓每一次哨響都化作千年文脈的悠長回音”,這正是鎮江努力書寫的“‘蘇超’+文旅”答案。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