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消化道腫瘤的高危因素及預防建議
今日鎮江訊 簡單來說,消化道就是從口腔到肛門,中間所有“通食物”的管子和器官,具體可分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腸;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大腸和肛門。
市一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葉強介紹,消化道腫瘤的高危人群可以總結為三類。
第一類,是處于“危險”年齡階段或有基礎病的人群。超過40歲,尤其是男性,就像進入了消化道腫瘤的“警戒區”,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50至70歲達到高峰。如果還有長期胃部不適,比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直沒治好;腸道有息肉、慢性腸炎等“老毛病”,那就得加倍小心。
第二類人群,生活習慣“踩雷”的。比如常吃咸菜、臘肉、燒烤,或者吃東西總吃特別熱的,還有高鹽、高油、高添加劑的飲食,都會傷害消化道黏膜。吸煙喝酒不是“解壓”,而是“致癌組合拳”。長期吸煙的人患食管癌、胃癌風險比不抽煙的人高2至3倍;酒精經過人體代謝之后產生的乙醛也是明確的1類致癌物。煙酒“齊上陣”,食管癌、胃癌風險能翻10倍。此外,動得少、長得胖的人,久坐、肥胖、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30%至50%,這與胰島素抵抗、腸道菌群紊亂都有關系。
第三類就是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得過消化道腫瘤,尤其是多人發病,或者50歲前就確診,那就一定要警惕“家族聚集性”的風險。還有一些遺傳性疾病,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腸道里會長幾百個息肉,幾乎100%會癌變,這種情況必須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篩查。
消化道腫瘤有沒有辦法盡早發現和預防?葉強提出以下建議。
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不妨記住這兩個“金標準”:胃癌、食管癌:胃鏡篩查。尤其是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胃部不適,以及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議每1至3年查一次。結直腸癌:腸鏡篩查。40歲以上普通人群每5至10年查一次,高危人群(比如有息肉史)縮短到1至3年查一次。如果出現便血、吞咽困難、長期腹痛、體重突然下降,別猶豫,立刻去醫院,早發現的消化道早期癌癥治愈率能超過90%。
大家一定要牢記,消化道腫瘤不是“突然襲擊”,而是“長期潛伏”,提前知道自己是不是高危、做好早篩,可以最大限度把風險牢牢控制住。(通訊員 孫小培 朱研 記者 楊泠)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