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妙手解炎憂:成都寶芝堂楊蘭萍談婦科炎癥中醫診療之道
杏林妙手解炎憂:成都寶芝堂楊蘭萍談婦科炎癥中醫診療之道
在女性健康領域,婦科炎癥如同“隱秘的荊棘”,反復發作的瘙癢、異味、分泌物異常等癥狀,不僅影響生活質量,更可能埋下不孕、盆腔粘連等隱患。成都寶芝堂中醫館名老中醫楊蘭萍,以三十余年臨床積淀與家學傳承,構建起“辨證分型-內外聯治-體質調理”三位一體的診療體系,為無數患者驅散炎癥陰霾。
一、精準辨證:炎癥背后的體質密碼
楊蘭萍指出,婦科炎癥雖癥狀相似,但其核心病機多與濕熱、血瘀、脾虛相關,需通過“四診合參”抽絲剝繭:
濕熱蘊結型:表現為帶下色黃黏稠、外陰灼熱,多見于細菌性陰道炎、宮頸炎急性期,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血瘀氣滯型:伴見小腹刺痛、經前加重,常見于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舌暗有瘀斑,脈弦澀;
脾虛濕困型:帶下清稀如涕、倦怠乏力,多見于反復發作的霉菌性陰道炎,舌淡胖邊有齒痕,脈濡緩。
她曾接診一位反復發作的霉菌性陰道炎患者,西醫治療無效后,楊蘭萍通過辨證發現其脾虛為本、濕熱為標,以“完帶湯”合“易黃湯”加減,佐以艾灸足三里、脾俞穴,調理月余后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二、內外聯治:中藥+外治法的協同攻堅
針對炎癥的局部性與全身性特點,楊蘭萍創新“三聯療法”:
內服方劑:
急性期:以“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清利濕熱,佐以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
慢性期:用“當歸芍藥散”活血化瘀,配伍三棱、莪術破血消癥,針對盆腔粘連療效顯著;
體質調理:對脾虛濕困者,以“參苓白術散”健脾祛濕,增強機體抵抗力。
局部給藥:
陰道納藥:自擬“苦參消糜栓”(含苦參、黃柏、蛇床子),通過現代工藝提取有效成分,抗菌消炎同時修復黏膜;
中藥熏洗:以“蛇床子散”煎湯坐浴,藥液直達病灶,緩解外陰瘙癢、紅腫。
外治輔助:
針灸療法:針刺次髎、中極、三陰交等穴,疏通經絡、調節免疫;
紅外線理療: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加速炎癥吸收。
三、醫案實證:從“炎癥纏身”到“身心俱愈”
案例一:慢性盆腔炎伴輸卵管積水
患者李女士,35歲,因“下腹隱痛5年,加重伴不孕2年”就診。楊蘭萍辨證為“濕熱瘀結、胞脈阻滯”,以“桂枝茯苓丸”合“薏苡附子敗醬散”加減,配合中藥保留灌腸(方含紅藤、敗醬草、丹參)及盆腔理療。治療3個月后,B超顯示輸卵管積水消失,次年順利妊娠。
案例二:復發性霉菌性陰道炎
患者張女士,42歲,反復發作霉菌性陰道炎8年,抗生素治療無效。楊蘭萍發現其長期熬夜、嗜食辛辣,辨證為“脾虛濕盛、濕熱下注”,以“易黃湯”合“除濕胃苓湯”加減,配合艾灸神闕、關元穴健脾祛濕,并指導其調整作息。2個月后復查白帶常規正常,隨訪1年未復發。
四、預防調護:中醫智慧融入日常
楊蘭萍強調,婦科炎癥的預防需“三分治、七分養”:
飲食忌宜:濕熱體質者少食甜食、辛辣,脾虛者忌生冷,推薦薏米紅豆粥、山藥茯苓粥健脾祛濕;
生活調護:經期勤換衛生巾,非經期避免使用護墊,性伴侶同治以減少交叉感染;
情志調節:通過八段錦、太極拳疏肝解郁,避免長期焦慮引發肝郁脾虛。
五、醫者寄語:中醫不是“慢郎中”
“很多人認為中醫治療婦科炎癥見效慢,其實是對中醫的誤解。”楊蘭萍表示,對于急性炎癥,中醫可通過清熱解毒、利濕排膿的方劑快速緩解癥狀;對于慢性炎癥,則通過整體調理改善體質,減少復發。她呼吁女性朋友:“炎癥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與盲目用藥。中醫治療注重‘治本’,既能消除癥狀,又能恢復機體平衡。”
結語
在成都寶芝堂中醫館,楊蘭萍以一劑劑精準的方藥、一根根銀針、一句句貼心的叮囑,詮釋著中醫婦科的精髓。她的診療理念不僅為患者帶來健康,更傳遞著中醫文化的溫度。若您正被婦科炎癥困擾,不妨走進寶芝堂,感受這位醫者以三十載光陰淬煉的仁術與仁心。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