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黨建工程激活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凝“新”聚力 強“新”賦能 暖“新”關愛
金山網訊 丹陽市現有“兩新”黨組織(從業人員10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230家,黨員3384人,單獨組建黨組織比例97.7%。有新就業群體7330人,黨員245名,已建立黨組織10個。近年來,丹陽市委“兩新”工委通過實施“凝‘新’聚力、強‘新’賦能、暖‘新’關愛”的“三新”黨建工程,不斷深化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致力于為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業態新就業提供政策支持、解決發展難題、優化服務環境,將“兩企三新”優勢作用轉化為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全面激活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凝“新”聚力,助推產業強市
“多虧了‘紅色代辦員’,幫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江蘇匯鼎光學眼鏡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楊姝穎激動地說。原來,丹陽市市場監管局的“紅色代辦員”王雅婷在走訪該企業時了解到,為了爭取上市,該公司急需創建全省質量信用AA級單位,但面臨著申報時間緊迫和首席質量官制度不健全的問題。王雅婷迅速行動,聯系相關科室為該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幫助企業完善首席質量官制度,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紅色代辦員”的高效服務贏得了企業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丹陽市聚焦產業強市戰略,開展了“紅鏈領航”行動,持續選派“招商先鋒團”“紅色代辦員”“戰地服務隊”赴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一線“集結”,推動鏈上企業協同發展。通過面對面收集企業訴求190余條,建立了企業需求、部門資源、行動項目“三張清單”,并組織了20余場政策宣傳、銀企對接、項目推介等活動,點對點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120余個,全力推動產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
強“新”賦能,發揮先鋒作用
“開車要講安全細致,服務老人也要用心用情。”這是貨車司機張炳春的肺腑之言。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共產黨員,張炳春不僅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色,還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他和他的志愿者團隊經常到丹金路某小區的老人家中幫忙打掃衛生、檢修管道,傳遞溫暖與關懷。
今年以來,丹陽市持續推進“書記項目”——“打造道路貨運行業黨建丹陽樣板”。在推進“書記項目”過程中,成立了丹陽市級道路貨運行業黨委和貨車司機功能型黨支部,吸納流動黨員司機,并創新成立丹陽市工會聯合會,促進黨建工建深度融合。同時,建設丹陽市級道路貨運行業黨群服務中心和服務站,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組織生活,確保對貨車司機群體的政治引領。通過打造“貨車司機之家”,制定關心關愛貨車司機專項舉措,精準幫扶救助困難司機家庭,切實解決了貨車停靠、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
暖“新”關愛,匯聚志愿力量
每年6月16日,是丹陽舉辦新就業群體“6·16”集中報到日活動,發動新就業群體黨員向黨組織報到,提供暖“新”禮包及義診體檢、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各類志愿服務,深受新就業群體歡迎。不僅如此,丹陽還組織新就業群體認領志愿服務崗位,鼓勵他們參與基層治理,實現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
通過上述舉措,丹陽不僅增強了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今后,丹陽將繼續探索創新路徑,不斷拓寬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和服務深度,為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記者 佘記其 通訊員 孫亮 唐菀瀅)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