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龍助力鄉村振興 鋪就共同富裕“快車道”
春潮涌動,萬象更新。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以其強大的運輸能力和高效的物流網絡,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鐵動力”。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鐵路部門始終堅持“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架起了一座座連接城鄉的“致富橋”,鋪就了一條條通往幸福的“快車道”。
“慢火車”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在中國高鐵飛速發展的今天,鐵路“慢火車”不僅是一種簡單的交通工具,更是連接城鄉、串聯致富、傳遞文化的紐帶。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鐵路“慢火車”以親民的價格、優美的環境,以及優質的服務,成為當地老百姓的“致富車”和“便民車”。隴西至青林7504/3次“富民號”列車全程248公里,沿線途經12個站點,起步價僅需4元,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出行、節省了出行成本。除了交通功能,鐵路“慢火車”還帶動了沿線農產品銷售、文旅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為鄉村振興帶來了發展機遇,注入了新的活力。
“專列+冷鏈”打通城鄉融合“新通道”。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同發力。鐵路部門與地方政府、農業企業、電商平臺緊密合作,構建起“鐵路+農業+電商”的融合發展模式。據統計,2024年全國脫貧地區通過鐵路運送貨物7.9億噸,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等約80億元。此外,鐵路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也為生鮮農產品提供了全程保鮮服務。2024年,山東臨沂國內首個完全由鐵路移動冷庫組成的3000噸級冷鏈物流微基地完成試運行,有效解決了蘭陵蔬菜、蒙陰蜜桃、沂南肉鴨等新鮮農產品在存儲、保鮮及銷售等方面的難題。
“數字+綠色”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既要“輸血”,更要“造血”。鐵路部門以創新為驅動,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通過“數字賦能”,鐵路物流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管理。2024年,中國鐵路95306貨運平臺已覆蓋全國,線上辦理貨運業務占比超過90%,讓農資配送更高效、農產品銷售更便捷。在“綠色轉型”方面,鐵路部門推廣新能源機車、節能環保技術。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76%,每年減少碳排放約4500萬噸,極大地助力了鄉村生態振興。
“定制化服務”筑牢鄉村振興“硬支撐”。鐵路部門不斷完善“八縱八橫”高鐵網,持續提升運輸能力、優化服務質量,通過鐵路將城市與鄉村更緊密地連接起來。1至2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4.7%,創歷史同期新高,在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鄉村流動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在“定制化”服務方面,鐵路為鄉村企業、合作社提供個性化運輸方案。2024年,鐵路部門開行“務工專列”“助學專列”“健康專列”“科技專列”等特色列車和“鄉村振興號”“環西部火車游”“銀發冰雪游”等旅游列車1046列。全年脫貧地區發到旅客2.3億人,公益性“慢火車”累計運送1072.4萬人。
鐵路不僅是一種交通運輸工具,更是助力鄉村振興的“催化劑”。從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從戈壁沙漠到沿海漁村,一列列“鄉村振興專列”承載著希望,駛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鐵路部門以“鋼鐵巨龍”之力,助力鄉村振興,鋪就共同富裕“快車道”,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每一個角落,讓幸福的花兒開遍神州大地。(陳建軍)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謝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