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長假五日談⑤|正視“情緒消費”的經濟價值
這個“五一”假期,消費市場持續火熱,“情緒消費”成為關注焦點。隨身攜帶的解壓“捏捏樂”、虛擬世界的AI溫情陪伴、釋放負面情緒的“放青松”等,成為不少人度過假期的必備元素。當前,一些釋放焦慮情緒、提供情感陪伴的創新產品,看似實用性不強,卻因承載著情感價值成為消費市場的新熱點。
“情緒消費”不是噱頭、偽命題,它正悄悄形成發展聲勢。據《情緒消費崛起:2025年市場格局與未來走向》顯示,中國情緒消費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情緒經濟正從邊緣走向主流。可以說,當代人的代償需求,正催生出萬億級市場。“情緒消費”的壯大有其必然性,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人均GDP成功跨越1.2萬美元這一關鍵閾值后,中國消費市場正從傳統的“功能消費”模式加速向“情緒消費”模式過渡。在未來,隨著經濟細分領域的不斷茁壯成長,“情緒消費”潛在的經濟價值必將得到不斷發掘。
詳情點擊:https://www.xhby.net/content/s68175cf1e4b0b887ac96cf4a.html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