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飛絮辭春去,新荷伴夏開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當楊花悄然零落、杜鵑聲聲啼鳴時,立夏節氣便翩然而至?!对铝钇呤蚣狻分杏涊d:“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從天文學視角來看,立夏意味著春天即將遠去,夏天正式拉開帷幕。在此時節,天地之氣交匯相融,氣溫顯著攀升,雷雨天氣也愈發頻繁,恰是萬物蓬勃生長、抽穗拔節的關鍵階段。
民間有諺語云:“暑易傷身,暑易入心。”立夏過后,天氣逐漸轉熱,炎炎暑氣即將來襲,人們容易心生煩躁、倦怠乏力,因此,調養身心、增強體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國民間,立夏時節自古便流傳著諸多食俗風俗,像“稱人輕重數”“啟冰嘗三鮮”,還有南方人愛喝的“七家粥”、北方人常吃的“狀元餅”等,立夏習俗充分展現了古代民眾順應節氣變化、因時制宜進行養生保健的智慧。對于孩子們而言,立夏斗蛋是一項饒有趣味的活動。斗蛋時,蛋有頭尾之分,尖端為頭,圓端為尾;雙方各持一蛋,以頭碰頭、尾擊尾,蛋殼先破者即為輸家。
立夏有獨特的三候之景,“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當立夏翩然而至,枝頭間雖蟬聲尚未完全鼎沸,但田間已有類似螻蟈的蟲兒率先奏響夏之序曲;泥土之下,蚯蚓扭動著身軀翻松土壤,為大地注入生機;山坡田野,王瓜等野菜也競相生長、肆意攀爬。此時,農田里一片繁忙景象,農民們挽起衣袖、揮灑汗水,忙著水稻下秧、照料抽穗的作物。抬眼望去,一幅“烈日高懸,樹影斑駁交錯”“蟬聲自西陸傳來,撩動游子情思”“南國已然暑氣初顯,北國尚存春意,江淮大地草木繁茂、綠蔭如蓋”的耕耘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盎然生機與熱鬧勞作之景,既讓人目不暇接、心生觸動,又為夏日增添了幾分別樣的野趣。“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即便夏日驕陽似火、酷熱難耐,農民們依舊“雖苦耕耘不覺熱,唯愿夏日長又長”,他們一心盼著辛勤付出能換來秋日里金黃的“好收成”,讓家家戶戶的“糧袋子”鼓起來、“菜籃子”滿起來、“錢袋子”富起來。
“春爭日,夏爭時”,夏天向來是一年里最為忙碌的季節,而青年時期恰似人一生中最具奮斗價值的黃金階段。在這段時光里,每一份播撒的汗水、每一株栽下的“希望秧苗”,都將在秋日里孕育出沉甸甸的“豐收稻香”。立夏已至,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默默奉獻,于基層一線的實踐中砥礪品格、增長才干,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奮勇拼搏,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不負這大好韶華,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不負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棟梁之材。
“青春在磨礪中綻放華彩,人生于奮斗里實現升華”。值此“梅子由青轉黃漸飄香,菜畦肥碩麥浪涌、養蠶農事正繁忙”的酷熱盛夏,讓我們懷揣夢想,將其化作遠航之舟,奮力劃動船槳,乘長風、破萬浪,在時光長河中勇毅前行。在稍縱即逝的“夏日”時光里,奮力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廣度,讓每一個“我”都能書寫出無愧于青春、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成就那個熠熠生輝、頂天立地的“大我”。(文/圖 郭婷婷)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