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科學治太 久久為功,生態“含綠量”與發展“含金量”實現雙贏
太湖之畔,春風又綠江南岸。4月的陽光灑在湖西沿岸大堤上,新港藻水分離站的建設已進入尾聲,離岸2公里的湖面上,兩座加壓控藻井正如火如荼地施工,這是無錫太湖治理的最新圖景。
今年以來,湖西區已新增湖沿岸輸藻管線6.5公里,5月底前還將新建、擴建藻水分離站4座、加壓控藻深井3口。這些工程見證著無錫治理太湖的堅定步伐,也續寫著這座江南水城與“母親湖”的共生故事。
“標志性工程”取得“標志性成果”
在太湖治理的宏偉藍圖中,無錫用一組特殊的數字——“3456789”詮釋著這座城市的責任與擔當:太湖岸線,無錫守護三分之一;水域面積,無錫管轄四分之一;治太投入,2007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接近全省五成;監測斷面,國省考斷面數量占全太湖的60%;清淤工程,2007年以來累計清淤量占全省70%;主要入湖河流數量,占全省超80%;藍藻打撈,占全省90%以上。這組沉甸甸的數字,是無錫作為太湖治理主戰場最生動的詮釋。
連續十年,無錫以“新春第一會”部署治太工作,久久為功推動這一“標志性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太湖水質現已觸及‘趨勢性改善’的關鍵節點。”無錫市太湖辦相關負責人欣喜地表示。2024年,無錫治太迎來歷史性突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自2007年以來首次實現年度Ⅲ類標準,成為全國重點治理的三大湖中首個“良好”湖泊。更令人振奮的是,藍藻密度、平均面積同比分別下降17.5%、14.1%;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首次躍升至“優秀”等級,“太湖三白”資源量實現3倍增長;8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到Ⅱ類標準。這些數據見證著太湖生態系統的顯著改善。
進入2025年,太湖治理繼續保持良好態勢。1—3月監測數據顯示: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定保持Ⅲ類,總磷濃度0.045毫克/升,優于全湖平均水平;13條主要入湖河流總磷濃度同比下降16.3%,全部達到Ⅱ類標準。藻情監測同樣呈現積極信號:無錫水域微囊藻密度下降6.2%。“這為全年治太工作贏得了‘開門紅’。”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雖然氣象預測顯示今年太湖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藍藻水華發生風險較高,但一季度水質和藻情的總體穩定,為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奠定了堅實基礎。
詳情點擊:https://www.wxrb.com/doc/2025/04/24/399324.shtml
責任編輯:葛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