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源擎起“水上糧倉”新愿景
“1+7”養殖模式奏響奮進曲
金山網訊 近日,鎮江江之源漁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之源”)迎來發展里程碑。總投資超4億元的揚州特色水產養殖基地項目完成表面清障,正式啟動土方工程,與此同時,投資2億多元的泰州姜堰養殖基地也同步破土動工。這標志著江之源精心謀劃的“1+7”特色水產養殖模式正式邁入實施階段,一幅更為壯闊的“水上糧倉”畫卷正徐徐展開。
記者了解到,今年江之源將以揚中基地為核心樞紐,在蘇州、無錫、揚州、泰州、鹽城、宿遷等多地布局7個養殖基地,逐步將總養殖規模拓展至5萬畝,通過多點聯動,實現產業規模效應協同發展。
江之源是一家自繁自養河豚、刀魚等特色水產品的科技公司,自2017年起,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長江刀鱭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已成功突破多項技術難題,將刀魚人工養殖存活率從4%提升至80%,并探索出模擬自然生態養殖技術,解決了抗應激反應、捕撈運輸等行業難題。目前,江之源具備年養殖刀魚200萬尾、河豚100萬尾、鰣魚100萬尾、其他長江珍稀魚類400余噸的能力。
為保障新基地高效運營,江之源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全力推進“長江特色水產智慧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建設。在揚中市現代漁業園區內的江之源工廠化智能養殖車間,先進科技成果已初顯成效。上午9時,車間內全自動飼料機有條不紊地運轉,清澈池水中,活潑靈動的“鰣魚寶寶”不時躍出水面爭搶食物。技術顧問朱紀坤正熟練操作著水下攝像機,通過高清屏幕細致觀察水下魚群的動態。“以往技術員需要長時間守在養殖池邊,憑借水面魚進食密度判斷情況,如今水下攝像機能夠實時精準監測魚群活動、生長狀態以及飼料剩余等信息。”朱紀坤介紹,目前處于試驗階段的水下攝像機,一旦達到預期效果,將在新建養殖基地全面推廣,預計可節約近50%的勞動力。
談及“1+7”養殖模式的構建初衷,朱紀坤表示,這是公司立足現有技術優勢與市場需求的審慎決策。通過多地設點,既能擴大養殖規模、提升產量,又能將揚中基地成熟的養殖技術、先進理念和科學模式廣泛傳播,有力推動整個行業標準化進程。此外,公司還因地制宜探索小品種魚養殖,目前已儲備30萬尾長吻鮠和5萬尾胭脂魚,待揚州基地建成即可投放養殖。
隨著各養殖基地的建設進程逐步推進,江之源正以科技賦能產業升級,在特色水產養殖賽道上加速沖刺,通過養殖技術的革新,推動漁業產業向高效、可持續發展轉型,為長江流域特色水產產業的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記者 蔣麗 童本寬)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