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從“沉睡”到“喚醒”,江蘇探索大遺址保護與發展新路徑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江蘇坐擁22項“十大考古新發現”、13處國家大遺址,始終將大遺址保護視為傳承文明基因、塑造文化自信的核心工程,讓每一處遺跡都成為“何以中國”的生動注腳。
今年3月初,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土地出讓或劃撥考古前置、“加強文物價值闡釋與傳播”等要求,如何守護文明根脈、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十四五”以來,江蘇通過考古前置累計原址保護文物點200多處,推動1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更以數字化技術為遺址構建“數字生命”,讓沉睡的文明在現代社會“蘇醒”。這些探索不僅呼應了文物保護法的立法精神,更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詳情點擊: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ffc63de4b0e91635954817
責任編輯:葛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