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教育撐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美好明天
金山網訊 丹陽市界牌鎮民營經濟活躍,各類企業3000余家、規模工業企業110家。2024年,該鎮凈流入人口5324人。23.63平方公里的鎮域范圍內,外來人口是戶籍人口的2.5倍,覆蓋全國29個省份。外來人口的流入也帶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
近年來,丹陽市界牌鎮以“政策推動、部門聯動、民生促動”為抓手,通過政策賦能、資源整合、社會參與構建家校社育人新生態。全力實施有溫度、有活力、有厚度的“三有”教育模式,這一模式,不僅破解外來務工家庭子女教育的焦慮,更成為基層治理與民生改善的生動實踐。
政策推動,做有溫度的教育
為了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近年來,界牌鎮以制度創新激活企業社會責任,出臺《關于倡導企業建立員工子女關懷機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倡議書》,推出彈性通勤、帶薪“教育關懷假”等暖心舉措。號召各企業采取錯峰考勤、移動辦公等方式用于接送孩子上下學。目前,界牌鎮派出所、交警已常態化開展“護學崗”行動,嚴查非法接送車輛;2400余名家長化身“護學崗紅馬甲”,保障全鎮近7000名中小學生上下學安全。
作為中國汽摩配件生產基地,界牌鎮現有高新企業3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3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3家企業獲評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該鎮通過引導規上企業有序開放車間生產線,讓學生在探秘智能制造中感受科技力量。企業負責人親自帶領孩子們參觀他們的模具車間、智能生產線等,結合工作人員的講解,同學們親眼目睹著機器的自動化運轉,感慨著新型工業化的高度發展。企業不僅成為教育參與者,更通過親子科技體驗、職業啟蒙等活動,構建起“上班有溫度、下班有歸屬、成長有陪伴”的新型勞動關系。
部門聯動,做有活力的教育
2024年,界牌鎮組織多部門聯合開展特色教育30余場次,邀請消防隊員指導開展消防演練、公安民警與師生開展防爆演練。組織司法部門送法律知識進校園,義警對學生進行防詐防騙教育。界牌鎮文體中心送非遺文化畫冊、醫護人員對全鎮師生開展中醫文化知識培訓等特色活動輪番走進校園。據介紹,各式各樣的特色教育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讓學生們在“行走的思政課堂”中,以守正的信念扎實根基,以賡續創新的精神躍進新程。
界牌鎮首創“愛心暑托班”與“控輟保學群”雙機制,2024年暑期托管千余名學生,寒假期間社區干部與“五老”志愿者接力守護留守兒童,用教育溫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25年春季開學,界牌中學反映一名學生沒來上學,班主任兩次上門勸導無果,學校在群里發布信息,相關社區干部和轄區民警、網格員立即響應,第一時間聯系家長,與班主任一起上門做家長和學生的思想工作,現場解決家庭實際困難,保障孩子順利完成學業。家、校、社高效協同聯動,聚焦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用仁愛、智慧、夢想共同點亮孩子們的生命之光。
民生促動,做有厚度的教育
近年來,界牌鎮黨委、政府發揮各社區、愛心企業力量,投入教育專項資金近400萬元,發放50臺教師電腦、500套學生課桌椅,安裝123臺空調,做好教工樓、學生操場等工程出新。
在今年界牌鎮人代會確定的6大民生工程中,聚焦“界牌中學食堂改造”“校園周邊交通安全提升”兩個與教育相關的痛點,今年3月4日,界牌鎮組織該鎮部分鎮人大代表圍繞“鎮域交通安全提升”進行調研,部分人大代表結合校園周邊交通安全提升,針對全鎮范圍內重要交通節點打造,對事故多發的宏森北路、宏森南路-豐收路交叉口、界牌路、旭日路等路段進行針對性改造和升級提出了意見建議。為確保界牌中學師生擁有更加舒適的就餐體驗,計劃投資近160萬元進行食堂改造,讓學生舌尖上的幸福更有滋味。界牌鎮黨委書記劉奇表示,下一步,界牌鎮將繼續以“三有”教育模式為支點,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下沉,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記者 佘記其 通訊員 張江 魏辰)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