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樹新風 文明鄉風潤心田
金山網訊 近日,在丹徒區宜城街道瑞泰城市花園“宜之家”門口,由居民自編自導的普法情景劇《彩禮風波》引發陣陣掌聲。“法律鼓勵婚事簡辦、新辦,樹立優良家風?,F在國家提倡‘零彩禮’‘低彩禮’,別因為高額彩禮影響了女兒的終身大事。”劇中“法律明白人”用接地氣的方言解讀法規,讓群眾會心一笑,紛紛點贊“這樣的文明戲既解心結又長見識。”
古槐樹下立新約,文明婚俗潤無聲。去年七夕節,宜城街道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基地啟用,12對新人在老槐樹下,一起發出文明婚俗新風倡議:“提倡移風易俗,主張婚事新辦;抵制奢靡之風,拒絕鋪張浪費;傳承優秀傳統,樹立良好家風。”融入傳統婚儀精華,通過“減流程不減儀式感”的現代演繹,讓“婚事簡辦”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時尚溫度。近年來,宜城街道通過法治引領、制度創新、陣地建設“三管齊下”,讓移風易俗的春風吹拂城鄉每個角落,繪就新時代文明新風尚的生動圖景。
“用200積分換糧油,簡辦婚禮既省錢又光榮!”今年1月,西麓村村民劉家國拎著積分兌換的大米和油笑逐顏開。“按村里舊俗,婚宴至少要擺 30桌,每桌酒菜成本1200元左右,還要請婚慶公司搭舞臺、放煙花,總花費預計6萬元。”老劉一家正是在村規民約的影響下,決定響應移風易俗號召,帶頭在村里“幸福院”簡辦婚禮。從桌數減少到菜品調整,同時創新婚禮現場環節,節省了近2萬元。作為全國文明村,西麓村創新“積分制”管理,將紅白事簡辦、拒絕高額彩禮、參與村莊環境整治等文明行為納入“積分制”量化賦分,村民憑積分兌換生活物資,形成“比文明、攢積分、得實惠”的良性循環。“積分制”推行以來,村民戶均紅白事支出下降35%,環境整治參與率達98%,村里每年文明積分累計兌換生活物資價值20余萬元,實現“小積分”撬動“大文明”。
在長安社區紅白喜事大廳,一場10歲生日宴正在進行。“這里靠著家,親戚過來比較方便,同等檔次都比城里酒店便宜700元一桌,場地、水電還免費!桌子上的菜堆得放不下,經濟又實惠。”從農村轉為城市的居民們不再為辦事的場地發愁,一桌飯從300元到800元不等,大大減輕居民的經濟負擔。
文明鄉風見真章,榜樣引領新風尚。今年清明,宜城街道倡導“綠色緬懷 文明祭掃”,各村(社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群眾用鮮花、絲帶等環保方式祭掃,同時設置集中焚紙區,既尊重傳統習俗,又避免環境污染。同時,街道常態化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宣講活動,用鄉音鄉情講述身邊故事,傳遞著新時代移風易俗的文明理念,激發群眾參與移風易俗內生動力。
從“比排場”到“比文明”,從“要面子”到“重里子”,移風易俗讓老百姓省下了“面子錢”,攢起了“幸福賬”。宜城街道正用文明鄉風描摹著新時代的幸福圖景,讓傳統美德在創新傳承中綻放時代光彩。(劉韻 蔡?。?/p>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