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州慈善聯盟攜手聚愛“益”起向善
成員單位增至39家 受益群眾1200多人次
金山網訊 “我母親的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真要好好感謝慈善聯盟,是慈善聯盟單位的醫生上門為我母親義診,才有了今天這個效果。”近日,家住潤州區十八進小區的肖俊拉著醫生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手說。
肖俊的母親紀奶奶今年80歲。自老伴去世后,老人精神變得恍惚,記憶力明顯衰退,阿爾茲海默病癥狀比較明顯。
2024年12月,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聯系慈善聯盟單位——鎮江市精神衛生中心。后者多次派醫生上門指導紀奶奶用藥,幫助紀奶奶開展手腦并用訓練。一段時間后,老人的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
迎江路中心社區地處老城區,有居民2200多戶、7000多人。社區內有“三多”——殘障人員多、困難人群多、失獨家庭多,約占社區總人口的8%,近600人。近年來,迎江路中心社區聚焦困難群眾需求、聚集社區慈善資源、聚合社會愛心力量,積極構建“幸福家園”。社區建成全市首個省級社區精神障礙康復示范點、全市首家智慧養老AR中心等。2024年以來,社區又率先在全市成立“聚愛‘益’起”社區慈善聯盟,積極探索社區慈善事業發展的新途徑。
匯聚“多主體”,創新慈善模式。為解決社區慈善工作人手不足、資源有限、對策不多等要素制約,2024年5月,社區大膽創新,以黨建為引領、以活動為抓手、以解憂為主線,聯合34家共建單位在全市率先成立“聚愛‘益’起”社區慈善聯盟,一起推動“家門口慈善”服務走深走實、做特做優。
幫扶“多樣化”,解群眾愁和難。慈善聯盟以“困有所助、難有所幫、弱有所扶”為工作目標,用心用力解決困難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和鬧心事。今年80歲高齡的李學貴老人,是社區重點幫扶對象。2024年12月的一天,李學貴找到社區,反映家門口有一段道路坑洼不平,嚴重影響出行。社區立即聯系慈善聯盟單位——市市政設施管理處,當天就有人上門查看,第二天就修好了這條出行道路。當老人需要取暖器、保暖內衣等物資時,市路燈管理處等慈善聯盟單位在第一時間為老人“圓夢”。據統計,截至目前,各慈善聯盟單位圍繞家政服務、圓夢“微心愿”、下水道修繕、上門義診等服務已累計投入45萬元,為困難群眾解決各類難題120余件。
活動“多元化”,惠及更多居民。慈善聯盟成立以來,確立了“捧著一顆慈善之心、匯聚萬千公益合力”的工作導向,以日常慈善活動與大型慈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合力推動社區“家門口慈善”全覆蓋、見成效。在做好日常慈善活動的基礎上,慈善聯盟精心策劃、周密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大型主題活動,目前已舉辦“慈善醫療進社區,百姓健康有醫靠”“當心‘美麗陷阱’,筑牢防線保平安”“我為群眾辦實事,聚焦民生解難題”“寒冬送暖,慈善相伴”“學雷鋒公益集市”等大型主題活動5場,受益群眾達1200多人次。目前,慈善聯盟成員單位已從最初的34家增加至39家。他們將點滴之愛匯聚成社會大愛,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在潤州”的深刻內涵。(記者 朱秋霞 通訊員 潘暉 梅永生)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