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回家”,句容解放添歷史細節
金山網訊 近日,革命先驅張正長子張密向句容市檔案館捐贈13件珍貴紅色實物檔案和一些電子檔案,其中包括1949年國立南京大學首批畢業證書、張正回憶錄手稿及俄文版《毛澤東選集》。
捐贈儀式在張密家中舉行。兩張編號為“注字第812號”和“注字第0073號”的泛黃國立南京大學畢業證書尤為引人注目(1949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更名國立南京大學),它們是我黨接管高校后培養人才的見證。
張正,1925年生于句容書香世家。其父張雍沖任鎮句丹金四縣抗敵總會句容分會會長期間,13歲的張正便隨父參加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此時正值陳毅率部東進句容開展統戰工作,張正被陳毅親切稱為“小鬼”,經常聽陳毅給他講打鬼子的故事。求學期間,他曾兩次想要加入新四軍。
1946年,張正和女友吳特瑜(后來的妻子)在國立中央大學讀書時期積極投身學生運動。1948年入黨后,他服從組織安排,回鄉參加地下工作,與弟弟張準為句容和平解放打下基礎。此次捐贈的張正手寫回憶錄揭開了1949年策反往事,記錄了張正利用特殊身份在句容中上層開展統戰工作,成功策反國民黨部隊并獲取重要情報的壯舉。這些細節填補了地方志空白。
79歲的張密表示,父母生前從不提功績。他將這些承載家族記憶的檔案捐出,希望更多人了解那段歷史。記者了解到,此次捐贈的檔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進一步豐富了句容市的紅色文化資源。
近年來,句容市檔案館加大對紅色檔案搶救性征集力度,主動對接革命先輩后人,推進紅色檔案資料入館進程。(陳東方 柴昊淼 記者 胡建偉)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