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電公司:“四大工程”激活產業工人新動能
金山網訊 長江之濱的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句電公司),4臺百萬千瓦機組正源源不斷輸送電力。作為江蘇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企業,公司實施“鑄魂、聚智、勵能、幸福”四大工程,打造既有家國情懷又具創新活力的產業工人隊伍,也為創建“世界一流水平港電一體化示范單位”注入澎湃動力。
鑄魂,黨建引領鑄紅色引擎
在句電公司運行部集控室,值長董海玲正專注監控機組參數。這位2015年入職的東南大學碩士,從弱電專業跨界到強電領域,用6年時間成長為技術骨干。“剛入職時,我每天學習到凌晨兩點,新婚第三天就趕赴外地培訓。”談及這段奮斗歷程,董海玲語氣中透露出執著,“拼搏不僅是具體的行動,更是一種刻在骨子里的精神追求,這是我們公司鑄魂工程的生動寫照。”
句電公司黨委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生產實踐深度融合,通過黨員“五亮工程”激發內生動力。全體黨員亮出管理類提升項目87項、生產類攻關項目112項。董海玲所在的運行黨支部更是將“黨建+技術攻關”落到實處。她帶領團隊完成的課題先后獲江蘇省電力行業優秀QC成果三等獎、二等獎,兩項發明專利被受理。“黨組織的引領讓我深刻體會到,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國家能源安全緊密相連。”董海玲說。
聚智,創新平臺激技術潛能
“我們不僅要解決‘卡脖子’問題,更要讓創新成果真正落地。”在設備部熱控專業實驗室,黨支部書記解建萍正帶領團隊調試自主研發的DCS系統。2021年,她牽頭完成集團內首臺百萬機組國產化控制系統改造,打破歐美技術壟斷。
句電公司以勞模團隊(職工)、“曉斌大匠”、“金山”節能環保青年創新、“康師傅”培修創工作室、卓越創新管理工作室為孵化平臺,形成職工創新工作室集群,建立“崗位專家、技能講師團、專業人才”三支攻關隊伍。這套創新體系活力迸發,自2018年起,職工創新工作室集群累計開展技術攻關項目80余項、QC課題攻關100余項。在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共斬獲集團創新創效成果等50余項,其中十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企業創新發展筑牢堅實根基。
設備部“康師傅”培修創工作室堪稱其中的佼佼者。一年間,工作室成功完成重大缺陷在線消缺19次,保障了設備穩定運行。在全力攻堅生產難題的過程中,工作室不忘培育人才,持續鍛煉部門青年員工。1號機組DCS系統改造項目憑借創新性與實用性,入選中國華電集團科技進步獎,成為行業標桿。
勵能,多元培養助人才成長
提及“江蘇華電首位百萬機組女主值”“江蘇華電首位百萬機組女單元長”“江蘇華電首位百萬機組女值長”等榮譽,董海玲總是報以謙遜的微笑。她將個人成長歸功于身邊始終保持高水準的專業團隊以及企業的“六五三”素質提升工程。在這個充滿凝聚力的集體中,她從一名青澀學員逐步成長為技術領軍人物。
近年來,句電公司深入推進職工全員素質“登高”工程,構建起“六位一體”的培養機制。通過建立產業工人績效考核、技能資格掛鉤、取證專項獎勵、交流任職、輪崗鍛煉、培養評價等六大機制,配套實施黨組織重視、人才分級規劃、發展渠道暢通、成長路徑多元、強化培訓保障等五項舉措,疊加績效激勵、崗位激勵、價值激勵三重驅動,形成了 “機制保障+舉措支撐+激勵引導”的立體化培養體系。這一創新模式下,走出了從普通巡檢員成長為江蘇華電首位百萬機組女值長董海玲。
此外,通過“10+N”培訓體系,公司年均開展技能競賽50余項,1500余人次參與,讓產業工人真正實現“有為更有位”。
幸福,共建共享聚發展合力
“夏送清涼、冬送溫暖,公司連我們的棉耳罩都考慮到了。”在生產現場,一線工人老張對記者豎起大拇指。句電公司始終秉持關愛一線職工的理念,大力推行向一線傾斜的薪酬政策,專門設立了燃料管理獎、節能管理獎、缺陷管理獎等多項專項獎勵,讓一線職工勞有所得、干有奔頭,充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句電公司高度重視工會組織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方面的關鍵作用,以組織領導到位、制度規范到位、監督檢查到位“三個到位”為抓手,讓民主管理工作得以常態化開展。無論是公司各部門人員轉崗招聘,還是黨員發展、月度績效考核等重要事項,均在廠務公開網頁等平臺全面公示,主動接受全體職工群眾的監督,確保各項工作公開透明、公正公平。同時,積極組織中醫理療、職工療休養等豐富活動,從物質保障到精神關懷,全方位打造充滿人文關懷、溫馨和諧的“幸福企業”。
如今的句電公司,產業工人正以昂揚姿態投身能源保供與綠色轉型。從技術攻關到創新突破,從技能競賽到職工療休養,“四大工程”正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讓這家老牌能源企業在產改浪潮中煥發新的時代風采。(記者 王圓夢 通訊員 陳雷 李飛)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