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聯運織密物流"效率網",江蘇跑出降本增效加速度
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第三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典型案例,“江蘇省打造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探索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新路徑”入選。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第三批典型案例中,江蘇打造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實踐格外亮眼。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在全國樹立了標桿,更以精準施策的"組合拳",為破解物流成本高企的行業痛點提供了鮮活樣本。省級鐵水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讓港口、鐵路、運輸企業首次實現"一站式"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恰似為物流大動脈安裝了智慧中樞。
鐵水聯運搭建降本增效"數字橋",科技賦能釋放新動能。標準化建設是江蘇多式聯運的破局關鍵。在全國率先推進的運營服務規范、海鐵聯運"一單制"等創新,正在重塑物流行業的底層規則。當"CCA一單制"讓貨物從工廠到港口實現"一單到底",當海鐵班列服務質量監測體系筑起效率防火墻,看似冰冷的技術標準,實則是為企業架起通往降本增效的"數字橋梁"。數據顯示,通過標準化建設,江蘇海鐵聯運效率提升40%,貨物中轉成本下降35%,數字背后是無數企業減負增效的生動實踐。
政企協同激活運輸產業"新動能",培育轉型生力軍。江蘇在物流降本增效中的政企協同模式頗具示范意義。比如,建立重點市場主體名錄庫、開展骨干企業評優、成立發展聯盟等舉措,正在培育具有全鏈條服務能力的"物流航母"。又如,鼓勵傳統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的戰略,既順應了行業發展趨勢,又激活了市場主體活力。通過"敲門行動""供需對接會"等創新機制,有關部門化身"超級連接器",讓政策紅利直達企業末梢, "企業有所需,交通有所為"的服務理念,正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詮釋。試想一下,貨物從工廠出發,通過鐵路高效地運輸到港口,再無縫銜接裝上貨輪運往海外,整個過程順暢無阻,不僅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還降低了貨物損耗風險。高效的運輸效能,讓運輸更加暢通。
改革攻堅釋放實體經濟"強磁場",暢通雙循環大動脈。面對政策協同難、標準不統一等挑戰,江蘇展現的改革定力令人振奮。持續深化改革、加強區域協作的戰略部署,正在將物流降本增效的"江蘇方案"升級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區域紅利"。當鐵路專用線延伸進產業園區,當城郊大倉基地優化城市配送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重塑了產業鏈的空間布局。可以預見,隨著多式聯運體系的完善,江蘇將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為實體經濟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磁場",讓物流降本真正成為激活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張建華)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