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協同創新破局“內卷式”競爭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內卷式”競爭提出明確安排,要求打破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所謂“內卷式”競爭,本質是延續傳統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眾多經營主體在存量空間里激烈競爭,最終造成資源配置不當,創新動能被嚴重削弱。在“新春第一會”上,市委書記馬明龍提出的區域協作路徑——依托上海、南京等“高峰”隆起,讓鎮江“山坡”不斷抬升,這為破解難題提供了實踐方案。
鎮江的發展經驗顯示,區域協同能有效轉化“虹吸壓力”為“發展勢能”。以航空航天產業為例,鎮江主動構建“龍頭在上海、配套在鎮江”的產業布局,為C919大飛機提供90%艙內裝飾件、50%鋁材及復合材料結構件,同步發展通航運營與職業教育服務。這種差異化協作模式既避開與中心城市的直接競爭,又通過產業鏈分工形成特色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句容市依托區位優勢承接南京產業外溢,2024年新簽約項目中南京關聯投資占比達56.5%,充分驗證了“融合越深、發展越快”的協同規律。
制度創新是區域協作的重要支撐。鎮江積極參與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南京都市圈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與上海普陀區簽訂協同創新備忘錄,推動航空復合材料創新聯合體建設。這種跨區域創新網絡突破傳統“政策返稅”“代建廠房”的招商模式,轉向技術共享與要素流通。2024年航空產業實現開票銷售560億元,印證協同創新比簡單政策輸血更具產業激活效應。
鎮江的實踐與中央政策導向形成契合,這個思路正在重塑地方經濟發展生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明令禁止地方差異化補貼,而鎮江構建的“滬寧研發+鎮江智造”產業分工體系,共同指向同一治理邏輯:破解內卷必須超越零和博弈,建立價值共生體系。如同C919產業鏈跨區域協作所展現的,鎮江通過精準卡位配套環節,既規避價格戰陷阱,又為長三角航空產業集群貢獻不可替代的節點價值。
鎮江的做法揭示,破解內卷競爭的關鍵在于重構區域競合關系。當城市發展從“政策洼地”轉向“創新高地”,從“要素爭奪”轉向“價值共享”,才能實現“山坡”與“高峰”的協同發展。這種以協同替代對抗、以互補替代重復的發展方式,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系統治理”要求提供了生動的區域樣本。(高新)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