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民政:以深厚為民情懷做實民政工作
金山網訊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5年來,句容市民政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深厚的為民情懷做實民政工作。
聚焦困難群體 在兜底保障中展現民政作為
社會救助標準不斷提高,目前句容市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每人每月875元。2020年,句容市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改革試點通過對審批流程、權責關系、監管體系的全流程再造,實現審批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申報的“深化社會救助讓‘放管服’落地生根”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度全省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2021年全面下放社會救助審批權。
2021年首次實施特困供養基本生活和照料護理“雙保障”。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體系不斷健全。開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專項行動,進一步做實做細政策找人,2024年底,低保在保數較2022年底低保在保數增長212人。
建設并運行句容市大救助服務中心,同時印發《句容市社會大救助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統籌全市社會救助政策依據,暢通數據壁壘。
聚焦“一老一小” 在提質提效中增進民生福祉
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布局,句容市各鎮(街道、管委會)均已建成一家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20個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老年助餐點實現城區全覆蓋、鄉鎮基本覆蓋。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建成句容市養老護理院和句容市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句容市現有養老機構21家,護理型床位共3195張,占養老機構總床位數比例100%。累計實施適老化改造2000余戶,居住環境更加安全、舒適和便捷。實施“安康關愛行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承保率達100%。
實現三級兒童關愛服務機構全覆蓋,句容市級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個,鎮級建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2個,村(居)建立兒童工作點177個,配備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189人,基層兒童工作隊伍配備率達到100%。同時,利用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現有場地設施打造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基地。鎮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中已有黃梅街道、后白鎮、天王鎮、華陽街道、郭莊鎮、茅山風景區6家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開通12345未成年人保護熱線24小時在線,為困境兒童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組織實施“明天計劃”醫療救助、“孤兒助學”福彩公益、“微心愿”征集等活動,開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試點,全面摸排建檔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
聚焦基層社會治理 在激發活力中取得新成效
堅持黨建引領,100%實現社會組織“黨建入章率”。強化社會組織培育監管,截至目前,句容市社會組織發展到587家。以評促建,持續開展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現共有3A級以上(含3A級)社會組織35家。常態化清理整治“僵尸型”社會組織,嚴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任務。常態化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幫助經營主體減負紓困,致力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大局。積極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多個案例獲評江蘇省社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案例。推進鎮(街道、管委會)慈善社工站建設并實現全覆蓋。各站在做好基礎服務的同時,探索挖掘特色服務,構建“一站一品”,邊城鎮慈善社工站完成的“暖心陪伴、互助扶老”關愛獨居長者志愿服務項目獲評“2024年鎮江市社會組織助力‘幸福民政’建設優秀案例”。
培育發展社工人才,截至2023年12月底,句容市有持證社工612名,提前完成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10人的目標,目前持證社工達到了802名。2023年志愿者人數突破10萬人,活躍志愿者占比達到67%。
聚焦專項社會事務 在持續優化中增強群眾認同感
積極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喜事新辦、輕財重儀”的婚俗改革新模式,獲評“江蘇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實驗縣(市、區)優秀單位”。連續多年舉辦集體婚禮活動,挖掘句容傳統婚俗文化,倡導和培育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婚育新風尚。申報的“以集體婚禮引領婚戀新風尚”入選江蘇省移風易俗典型案例。建成句容市婚俗改革宣教中心。
下放城鄉居民殘疾人“兩項補貼”審批權限,出臺《關于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先后建成黃梅街道、崇明街道等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建成句容市救助管理站。福彩銷售每年達8000萬元以上。
開展地名文化遺產評定工作,其中5個入選省級地名文化遺產,27個入選鎮江市級地名文化遺產。戴莊村和茅山抗日根據地入選江蘇省首批100個紅色地名。創新林地生態葬獲民政部肯定并且省民政廳以“句容路徑”向全省推廣,“林地生態葬的‘句容路徑’”獲評“2021年度全省高質量民政事業發展優秀成果”。句容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成效明顯,2023年被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句容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記者 朱秋霞 通訊員 陳靜靜)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