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時代”的每日三問三管
人工智能快迭代突飛猛進,AI大模型多模態層出不窮。我們面對的世界變化太快,眼花繚亂,已經不再是日落日出,潮起潮落的自然世界,而是“屏顯屏閃”“屏歡屏樂”上的人造世界更精彩、更神奇、更魔幻。一機在手,可讀天下書,可觀天下景,可知世界事。
于是屏上“三問”就來了。
屏上耗時是有效時間還是無效時間?屏上耗時是雙刃劍:有效時間在于獲取知識、提升技能、維系社交;無效時間則源于無意識刷屏、沉迷娛樂、信息過載。屏上作息是晨昏顛倒還是寢食紊亂?晨起睜眼第一眼是屏,晚間睡覺最后一眼是屏。屏幕正重塑人類生物鐘,晝夜節律在指尖滑動中瓦解。屏上信息是有益信息還是有害信息?既有慕課名校課程、數字圖書館等知識寶庫,也暗藏虛假資訊、暴力內容、信息詐騙等毒草。
如何解決?要有“三管”。
管住屏上的手和眼,解放屏上的手和眼。做屏幕的主人,而不是做它們的奴隸。該看的看,不該看的堅決不看,該發的信息發,不該發不能發的信息堅決不發。解放屏上的手和眼就是把那一雙迷離的眼從屏幕上移開,多看看紙質書,多出去看看大自然大社會。這一點對青少年學生尤為重要。
管住屏上的俗與假,清理屏上的毒與害。每一個屏面的幕后都有一個飽讀百科全書無所不知的超能超級智者,同樣每一個屏面的幕后也都會有一個讓你癡迷魔怔的魔怪。認清這一點,尤其是要讓涉世未深的孩子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屏上治理是社會治理的縮影,屏很小很小,管理難度大,把控很復雜。對于網上的妖魔鬼怪,一網打盡難以做到,沉渣泛起時時有,清網行動有必要。
管住屏上的開與合,控制屏上的作與息。這一點在人工智能時代是最簡單最易行的一環。你的眼睛盯在屏幕上多久了?根據時間長短,發出綠色用眼甚至健康閱讀的語音或者顏色提示。如果是躺著看的,斜著看的,躲在被窩里看的,都可以友情提示。如果已經是深更半夜了,如果是超長待機了,可以在提示之后警示,警示之后自動關機。當然屏幕攝像頭也可以從臉部從眼睛虹膜甚至是不是到了熊貓眼的程度感知占屏者年齡大小和時間長短,為我們合理地分配時間。
人類已經進入到“屏時代”,屏面世界已成為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面對屏幕我們要從每日三問三管開始,學會與屏和諧相處,智慧相處、健康相處。既要知屏幕之利,也要道屏幕之弊,更要行節制之動,既不做數字棄兒也不當屏幕囚徒。畢竟再絢麗的虛擬彩霞,終不及推開窗感受的清風拂面;再逼真的4K花開,也難比親手觸摸花瓣的顫動。(周竹生)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