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壁通江口
金山網訊 鎮江市區東部,一座歷經千年的通江口門正以嶄新姿態續寫著航運傳奇。這里日復一日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被譽為“黃金十字水道”。這里就是著名的諫壁通江口。
諫壁通江口又稱越河口,地處京口經開區(諫壁街道)。諫壁古稱練壁,歷史悠久。“練壁”之名最早見于《宋書·索虜傳》,記載南朝蕭尚之守練壁事。《南史》亦提到宋武帝劉裕生母葬于‘丹徒縣練壁里雩山’。”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高逸凡告訴記者,除了練壁,諫壁在歷史上還曾有過“練辟”“澗壁”等異名。地處諫壁的越河口的形成年代雖不可考,但至遲在南宋已成為溝通長江與江南運河的重要樞紐。
據高逸凡介紹,根據史料記載,宋代諫壁口內設有石 引潮濟運,明清時期則建“越閘”輔助通航,“古代漕運空船若遇京口閘淤塞,可繞行越閘進入運河”。由于航道迂回曲折,諫壁口歷史上并不是江南運河的主要通江口門。但不可否認,諫壁口和鎮江段古運河其他四處通江口一起,共同書寫了“五口通江”的歷史篇章。
新中國成立后,京杭大運河迎來系統性整治。1958年,越河口被確定為江南運河新入江口。1980年,諫壁閘建成投用。至此,位于諫壁的大運河通江口開啟了嶄新的歷史使命。“諫壁閘啟用之后,流經城區的鎮江運河段不再具備通航功能,因此被稱為鎮江古運河。古運河從京口閘到諫壁三汊河,全長16.92公里,擔負著城市防洪排澇、調節水位、傳承文脈和游覽觀光等多種功能。” 據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安環科科長章昆侖介紹,“我們現在所稱的鎮江大運河,指的是以諫壁閘為起點、經42.6公里水道直通常州的蘇南運河鎮江段。”
諫壁船閘地處長江與京杭運河的十字交匯處,是京杭大運河蘇南段唯一的直達通江口門。日前,記者前往探訪諫壁船閘。站在諫壁閘觀景臺上,只見千噸級貨輪魚貫而過,汽笛聲與浪濤聲交織轟鳴,氣象萬千。數據顯示,這里日均過閘船舶百余艘,年吞吐量上億噸,是當之無愧的“江南第一閘”。
章昆侖告訴記者,2023年3月,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標志著“水運江蘇”建設的大幕正式拉開。其中,諫壁一線閘的擴容改造作為京杭運河蘇南段航道“三改二”工程的先導示范項目,備受矚目。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正在熱火朝天順利推進,擴容工程已經初具雛形。據了解,該工程計劃于9月竣工。屆時,諫壁船閘的通航能力預計可提升至2000噸級,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內河單梯級船閘,實現航運效能的跨越式發展。
夕陽西下,又有船隊緩緩駛入閘室,經由千年水道進入浩渺江面。走近諫壁通江口,既能感受到穿越千年時光的文化積淀,又能觸摸到新時代航運經濟發展帶來的澎湃心跳。古今交融,不正是大運河生生不息的個性密碼嗎?(記者 孫力 實習生 郭昕怡)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