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州“三專”管理模式推進社會面小場所治理
金山網訊 3月14日,記者從潤州區了解到,隨著“1+3+N”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體系的完善、安全治理系統的應用、安全排查行動的展開,各類場所逐步納入監管范圍,為保障場所應錄盡錄、隱患動態清零、分色規范合理,該區運用“三專”管理模式,有效推進治理行動末端落實。
潤州區開展專業化培訓,邀請消防、燃氣、電力等方面專家,針對性制作培訓素材,區分部門、街道兩個層面,已開展培訓活動13場,圍繞安全疏散、消防設施器材、電氣設備及線路、燃氣安全、裝飾裝修等小場所安全巡查的重點內容,逐項講解巡查要點,分類展示隱患種類,幫助了解小場所安全巡查“查什么、怎么查、怎么改”。
推進專職化監督,用好社會面小場所監督管理系統,根據全區5000余家小場所分布及特點,明確部門和屬地、社區專職監管人員80余人,定期開展全覆蓋安全巡查,階段實施聯合執法檢查,著力排查整治小場所在消防、燃氣、用電等方面存在的風險隱患,確保“整改到位、跟蹤到位、閉環清零”。
落實專責化管控,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組織對轄區內社會面各類小場所逐個建檔,發放小場所安全自查自糾提示函5000余份,印發小場所“兩個責任清單”,梳理明確小場所對應的安全巡查員、屬地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切實做到網格分片包干、責任明確到人、監管不留死角,實現“一場所一檔”的精準管控。(申屠強 記者 孫晨飛)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