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黨群服務陣地建設 奏響為民服務“最強音”
金山網訊 近年來,潤州區金山街道銀山門社區黨委聚焦“黨建+”融合模式,以“強引領、延觸角、優服務、善治理”為目標,持續深化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功能建設,完善“硬件”、升級“軟件”,在優化布局、完善功能、配強隊伍、做優服務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黨群服務陣地效能,打造為民服務“幸福地”,奏響為民服務“最強音”。
社區黨委圍繞“四全模式”,深入實施“兩聚兩化”行動,本著“功能集約、服務增能”的改造理念,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和服務功能,打造了集居民、游客、商戶、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服務于一體的開放式、多功能一站式服務陣地。依托“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了“歇歇角”紅色服務驛站,驛站內配備了茶水桶、充電器、常用藥品等物品,供游客、新業態從業者無償使用;精心布置了展覽區,通過老照片、老物件、手工制品收集展示,構建起游客和市民的情感記憶和文化認同;設計了文化展示墻,利用“大西路演變史”“景點打卡圖”等會“說話”的文化墻,充分展示社區、街巷多類文化,凸顯了社區濃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資源。
社區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作用,以網格為劃分動態更新志愿者名冊,成功打造“平安鑼”等8支志愿服務隊伍。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結合“銀齡計劃”“益童計劃”“暖冬計劃”,統籌“五社”元素資源,實行每年“2次集中+N次分散”志愿服務機制,百余名“活雷鋒”常年活躍在轄區的大街小巷里。為了在服務好居民的同時服務好游客,社區以“平安鑼”志愿服務隊為基礎,充分整合民情民意和轄區資源,科學孵化3支志愿服務隊伍,積極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介紹景點路線、講解街巷文化等志愿服務,有效豐富了服務內涵,擴大了服務區域。
為了讓紅色陣地更有文化味,社區黨委立足實際,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將轄區內的紅色文化、街巷文化等融入紅色陣地建設中,凸顯傳統文化符號元素,打造“可參觀、可視聽”“有溫度、有韻味”的紅色陣地。為了讓獨特的文化資源“活起來”,社區黨委還緊扣老街巷特色,升級銀山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對三元巷、萬家巷微修繕微更新,有機串聯“古善新風街—萬家巷—社區”一條線,沿途增設游客導覽圖、街巷標識牌、手繪打卡墻、名人履歷展板等,積極組織“街巷導游”志愿者為游客介紹游玩路線、講解街巷文化,暖心的志愿服務吸引來更多游客感受古城歷史風貌和文化底蘊。(記者 孫晨飛 通訊員 邊雨軒)
責任編輯:臧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