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開展系列活動共享“家門口”優質文旅資源
金山網訊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慶祝春節申遺成功,1月19日至25日,京口區文體旅局聚焦文商旅融合發展,圍繞“惠民生、促消費、展特色”,依托鎮江市文化指導師隊伍建設,組織開展了“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京口區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活動以京口區各村、社區為基點,以轄區商業綜合體為陣地,以各類非遺體驗活動為核心,活態呈現鎮江獨特的年俗禮儀、城市氣質、精神特質,講好溫暖鎮江幸福過年的故事,打通了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讓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基層。
8個非遺代表性項目集體亮相。本次“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活動,京口區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集結了泥塑(太平泥叫叫)、面塑(京口面塑)、泥塑(泥孩兒)、繩結編織、傳拓技藝等8個省、市、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集中展示了京口區非遺建設的豐碩成果,是京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生動縮影。截至目前,京口區共有非遺代表性項目39個,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省級項目4個、市級項目22個、區級項目12個。同時,京口區通過精心打造“鎮江市非遺守望空間”“京口區非遺工坊”等非遺展示空間和體驗平臺,創新展示體驗形式,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游客參與非遺傳承保護。此次非遺項目的集體亮相,不僅彰顯了京口區非遺的深厚底蘊,也為非遺的活態傳承注入了新活力。
14位市文化指導師通力合作。2024年我市率先建立了“文化指導師”制度,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并推進實施。“文化指導師”擔負著普及公共文化知識、傳授文化藝術技能、組織公共文化活動、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等職責,也擔負著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賡續城市文脈、創造時代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本次“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京口區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邀請了14位市文化指導師共同參與,其中區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人。這些文化指導師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文化惠民活動和非遺傳承活動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和支持。他們深入基層,通過開展非遺作品展示、非遺技藝指導、非遺知識普及等多種形式,讓市民、游客可以親手觸摸古老的技藝,聆聽傳承人講述背后的故事,不僅能深刻領略到非遺的獨特韻味,還能在非遺體驗中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增強對非遺保護的意識。
10多場特色非遺體驗活動精彩呈現。本次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京口區還通過文化與商業綜合體深度融合的形式,在轄區八佰伴、鳳凰廣場、紅豆廣場三個商業綜合體設置多個非遺體驗點,將非遺與現代商業、旅游深度融合,將10多場非遺體驗活動送到群眾身邊,打造沉浸式的非遺新體驗。讓市民游客可以在商場逛街游玩的同時,欣賞非遺技藝之美,也可以在商業綜合體內親手參與非遺手工制作,感受非遺的魅力。這種融合模式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提升了游客的文化體驗,還通過文化體驗帶動了商業發展,實現了文化、商業和旅游的良性互動。
京口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京口區將與市文化指導師一道,用心守護城市歷史文脈,創新開展“家門口”共享優質文化資源系列活動,讓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惠及人民群眾,把豐富精彩的文化盛宴送到群眾身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文化獲得感。(王俊東 記者 欒繼業)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