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什么法律問題都可以來咨詢”——記“老政法”袁泉
金山網訊 “我們是鎮江經開區法院的普法志愿者,你們有什么法律問題都可以來咨詢。”日前,已經退休的老法官袁泉與青年法官、法官助理、人民調解員一道,在經開區平昌新城新茂苑廣場支起了普法小攤,為現場的群眾提供法律咨詢,進行普法宣傳。
雖然已經脫下法袍、離開了審判席,袁泉這位在政法戰線奮戰了33個年頭的“老政法”依舊退崗不褪色、余熱再生輝。他扎根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心聲,傾力服務群眾,目前義務擔任人民調解員,在經開區矛盾調處中心幫助化解疑難復雜糾紛,同時在鎮江仲裁委擔任仲裁員參與審理各類案件。
守初心,扎實走好群眾路線
袁泉的職業生涯大致可分為兩段。前半段在市中級人民法院任職。2007年2月,鎮江經開區法院成立,袁泉轉崗至此,也成為經開區法院創立初期的第一批干警。
剛到經開區時,袁泉聽不懂東鄉話,不了解大港人,但是他有著“老政法”群眾工作經驗的傳承。他帶隊幾乎走遍了轄區內的每一個村居,與百姓零距離接觸;他邀請鄉鎮司法所的工作人員任群眾工作指導員,助力提升年輕法官的群眾工作水平。
在與群眾的親密接觸中,袁泉很快熟悉了風俗民情,了解到群眾訴求,也增進了和群眾的感情。每個村的負責人及經開區重點信訪戶幾乎都知道他的手機號碼。每年春節,他接到的第一個拜年電話幾乎都是信訪老戶打來的。
借助群眾的力量化解矛盾糾紛,結合黨組織介入、親友感化等方式說情講理促“言和”,是袁泉贏得信任的“智慧錦囊”。他創設了以院領導無需預約、隨時接待為基礎的“三個10分鐘”信訪工作法,即10分鐘傾聽訴求,10分鐘了解情況,10分鐘提出初步方案,在化解初信初訪、控制信訪總量、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勇擔當,“破立有方”解困局
發展才是硬道理。近年來,鎮江經開區在快速發展中也遇到許多難啃的“骨頭”,建設領域清欠就是其中之一。每年臨近春節,袁泉都要參加清欠工作,10多來年從未缺席,每年基本要忙到大年三十晚上。
2017年,袁泉撰寫的“建立工資工程款分賬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司法建議,向建設部門提出以常態管理代替年終突擊,成效明顯。到2019年,到清欠點討薪的農民工為十年來最少。
“僵爛閑”處置費時費力,矛盾錯綜復雜。2018年,袁泉推動建立“府院聯動”機制,力求企業破產“零震蕩”。他帶領3個人的團隊,在2007年至2019年間,辦理各類破產案件69件、清償安置職工近4000人、處理債務62億元、盤活資產近15億元,有力推進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維護了社會穩定。
盡職責,普法“走心”更“入心”
袁泉致力落實“陽光法院”建設。2011年7月,鎮江經開區法院首次采用網絡直播、微博互動評論、媒體跟蹤報道的“網媒結合”模式,開庭審理案件。此后經開區法院直播數量連續多年居全省法院第一、全國法院前列。
袁泉還是一位優秀的新聞發言人,他連續7年主持召開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知識產權審判、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多種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眾公布案件審理情況,介紹法院舉措。
為了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懂法學法用法的新需求,袁泉持續探索“點單式”“菜單式”普法,編寫行政法案例講稿,為職能部門開展講座20余場;主持編寫印制普法口袋書等讀物,組織向轄區群眾發放8萬余冊;打造“法治惠企直通車”,擔任“法治建設指導員”,讓100余名企業家零距離接觸法院、親近法律,切實幫助基層、企業等解決法律難題。
在職期間,袁泉深耕法治沃土,細作基層普法,他先后榮獲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個人、全省關工委百佳法治報告團成員和法治副校長,并榮立三等功。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都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我們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正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袁泉表示。在法治道路上,他依舊步履穩健,而且走得愈發堅定和從容。(通訊員 吳菲菲 記者 翟進)
責任編輯:華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