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三道題”,交出鄉村振興“高分卷”——鎮江高新區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系列報道之三
金山網訊 演變而來,如今成了進出東籬春曉二三期的必經之路。近兩年,伴隨著附近商住小區的交付及居民入住率增加,路邊停車的現象增加,不僅堵住了居民的出行,更堵住了他們的心。
高新區蔣喬街道五洲山村黨委通過“紅色”網格員深入走訪居民了解情況。經過“五方”多次討論研究,最終確立“紅色‘眾創’街區提檔升級”項目,分三步實施。通過整體包裝,提升街區“顏值”;培養群眾“講文明、樹新風”的好習慣;積極與交警部門溝通,完善交通標識,有效遏制違停……
近年來,五洲山村黨委堅持按照“組織建設出碩果、經濟發展有創新、社會治理出成果”的思路,深耕“紅色”責任田,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盤活“家底”,發展經濟 答好鄉村振興“必答題”
五洲山村積極探索“三資”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維融合。
五洲山村整合江科大西校區原廢棄桑田以及新農片區閑置荒地200余畝,通過植綠覆綠打造“口袋公園”,還以村民綠色空間,做好后期管護工作,增加集體資產。與區級融資平臺達成協議,轄區內收儲地塊由村委會管護,如遇村民偷耕偷種,村委會出面協調,相關單位省心、省力,村委會增收、增效。
充分利用拆遷創造的全新空間和城建造就的黃金地段,通過自身新建、產權置換、資金購買等方式,先后實現村級經營性固定資產增加約2萬平方米;依托專業化的招商團隊,積極推進潤康城約1800平方米沿街門面招引企業入駐;合理規劃富潤華庭安置小區近2000平方米商業門面,以低于市場行情的價格租賃給失地農民打造農民創業集聚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利用潤興路一側高創中心7000平方米的科創載體,招引成長型高科技企業進駐,每年可為地方產生稅收貢獻近千萬余元,還能為村集體帶來經營性收入約100萬元。
因需而為,反哺于民 答好鄉村振興“問答題”
五洲山村以日益壯大的集體經濟為基礎,在民生實事上下功夫、出重拳。至今,五洲山村已實現“民生六保”,切實讓群眾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六份錢”紅利。每年“民生六保”費用計150萬元左右,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的四分之一。
股民醫保,參與股份制改革的村民,每年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村委會幫其繳納;老人養保,70歲以上村民按年齡段享受50元-200元不等的“尊老金”;困難社保,有大病、重大變故的家庭,可以自愿向村委會申請800元-2000元不等的“救急錢”;擁軍村保,每年“八一”建軍節、春節對現役軍人家屬進行慰問,同時為退役軍人每年安排一次免費體檢;暖心餐保,60歲至89歲老年人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用餐可享受每餐2.5元的補貼,90歲以上老年人則由村委會支付用餐費用;愛心殘保,村委會引進第三方社會組織,對轄區內的殘疾人進行康復照料,服務送上門,行動不便者統一接送。
人技共治,擦亮品牌 答好鄉村振興“加分題”
五洲山村黨委在處理矛盾糾紛、信訪化解等工作中,逐步打造出適合自己的“五方七步”黨建品牌。
“五方七步”議出村莊穩定“持久力”。村黨委通過五方七步議事法化解了多起信訪積案,多次解決萌芽狀態的群訪事件。按照村民所想所需解決問題,村委會只給出合理化建議,不再以“大家長”的身份主導解決,而是讓群眾以“主人翁”的身份不脫離實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達到自主治理的目的。
“五方七步”議出群眾之間“親和力”。村黨委通過五方七步議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引進第三方社會組織打造出一支民間團隊——星月志愿團。該團隊大力宣傳普及“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務理念,讓互助理念在五洲山村蔚然成風。
“五方七步”議出科技賦能“生命力”。以黨建為引領,共建、共議出基層治理由“散治”到“善治”到“智治”的演變。五洲山村歷經多次征地拆遷后,地域相對較為分散,給日常村務事務帶來諸多不便。針對這一問題,五洲山村引進“鄉村醫生”“森林衛士”“村民管家”“智慧消防”“健康小屋”等“五大平臺”打造“幸福終端”,讓村民充分享受科技成果。(通訊員 曹天翔 記者 姜萍)
責任編輯:陳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