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組合拳”,潤州打造城市花園
PM2.5年均濃度35.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5,改善幅度排名全市并列第3。優良天數比率75.8%,排名全市第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改善幅度排名全市并列第3。1至7月,新河橋國考斷面和京口閘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均為100%,并列全市第一……近日,記者從潤州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潤州區連續打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組合拳”,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來劃邊框、明底線、定清單,明確問題和責任主體,才能有的放矢。”潤州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說,潤州區攻堅辦牽頭制定《潤州區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分工指導目錄》,進一步完善修訂《潤州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筑牢潤州區生態文明建設基礎體制,以問題為導向,梳理出《歷年央督、省督交辦問題及各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清單》《潤州區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清單》,出臺《2024年潤州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手冊“一本通”》,確保層層落實,快速推進,徹底整改。
截至目前,全區歷年央督信訪和現場交辦的問題,省督交辦信訪件,各級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曝光問題,已全部整改銷號。
生態提升,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潤州區不斷凝聚攻堅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前幾天巡查發現的問題目前正在整改中。”潤州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每日巡查,他們得以摸清底數,開展治理。據悉,全區各街道,潤州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局等相關部門開展每日巡查,將巡查結果上報區攻堅辦,區攻堅辦在《潤州區生態環境質量管控日報》中進行通報,以便于統籌協調,整體推進。與此同時,區“兩辦”督查室、區攻堅辦聯合開展每周“四不兩直”督查,針對發現的問題,下發“交辦單”,限時整改,并形成專報在全區通報督查結果。
潤州區攻堅辦還通過“工作提醒函”的方式,提示收儲、閑置地塊的相關市級責任單位加大巡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并做好巡查記錄,實行清單式管理。截至目前,已向鎮江交通產業集團、市土地收儲中心、市國控集團等5個市級單位發出“工作提醒函”;通過市攻堅辦協調市國資委、市城建產業集團、市住建局等市級單位督促其所轄相關責任單位推進整改突出環境問題6個。
潤州區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主線,聚焦污染防治攻堅目標任務,持續推進“兩治一提升”、空氣指標“九月底指標扳平”等專項行動,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對已完成整改的問題進行回頭看、舉一反三,確保動態清零。對整改中的問題,進一步明確責任、時限,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實。”上述工作人員說,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潤州區攻堅辦統籌協調、督查督辦職能,通過提醒函、督辦單,落實工作職責,通過“盯辦、查辦”強化監管。(單杉 李媛)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