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新時代
8日,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6月9日《人民日報》)
海洋蘊含十分豐富的資源,是推動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與資源寶庫。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海洋的未來關乎人類的未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充分保護和利用海洋資源,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鍵任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不僅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同時也是在保護生產力。在這方面,我國一直在努力,數據表明,我國紅樹林總面積292.0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2023年,監測區域紅樹林生態狀況均為優良。
建設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新時代,我們要強化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為了維護海洋的健康和生態平衡,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污染源的管理和監管。海洋污染會引發水域酸化、溫度變化和水質下降等問題,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功能退化,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我們要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監測預警機制,打造全方位立體觀測網,提升早期識別海洋災害的能力,為海洋漁業提供安全保障。監測結果表明,我國赤潮、綠潮、海洋低氧、海岸侵蝕等災害問題依然存在。就世界而言,針對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生態系統退化,塑料垃圾污染嚴重,海洋酸化、脫氧問題加劇,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和島嶼國家安全等生態環境挑戰,通過“河海聯動、陸海統籌”的形式,持續推動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
禁止非法捕撈和非法傾倒,加強對漁業設備的監管和管理,在保護海洋環境與海洋資源的基礎上,維護海洋生態平衡、助力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尋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海洋經濟的“藍色引擎”方能持續迸發澎湃活力。福建省寧德市大規模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升級改造漁排、科學劃分區域、推動綠色健康養殖,既提升了“顏值”,又增加了產值。要高度重視海洋污染防治工作與海洋漁業保護工作,從污染治理、生態系統保護、海洋資源利用三方面著手,加強對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我們要認識到海洋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加強海洋污染防治和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提升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現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對江蘇來說,我們要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講好“水韻江蘇”的海洋故事,打造人海和諧美麗海岸線。堅持生態優先,共同保護海洋環境,共同為海洋的可持續發展擔當盡責,永葆海洋清潔美麗,努力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金勝)
責任編輯:葛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