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濁揚清,共促網絡生態“郎朗乾坤”
重拳出擊不停步,為集中整治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信息外鏈問題,近日,中央網信辦專門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打擊違法信息外鏈”專項行動。
近年來,網絡亂象層出不窮問題多發,中央網信辦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上突出問題亂象,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建立覆蓋各類重點網站平臺的跨平臺工作機制,及時共享違法外鏈最新問題表現,擴大聯動處置效應,全力鏟除違法信息外鏈滋生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依法管網治網,建設良好網絡生態”。但同時,網上仍有頑癥痼疾亟待解決,仍有新問題新挑戰出現。為此,回應群眾關切加快網絡亂象整治刻不容緩。
此次開展“違法信息外鏈整治”主要是針對違法違規賬號,博眼球吸引流量大肆發布不當言論;評論環節“樓中樓”,以“千萬別搜”“不要看我下面的文字”等為噱頭,誘導用戶搜索非法網站;利用虛假拼團、紅包、游戲測試等活動,使用“不轉不是中國人”等夸張語言,誘導用戶點擊傳播違法外鏈;發布偽成功學、偽國學、“養生課程”、理財技巧等信息,誘導網民添加好友、加入群組進而實施詐騙;通過人工或技術手段,發布虛假鐵路搶購票鏈接,或者生成為聯想詞、相關搜索,誘導網民點擊訪問;以提供“視頻直播推廣”“粉絲入駐觀看”等服務的名義,誘導買家私聊詢問,實則提供刷量控評增粉等網絡水軍服務……這些亂象已經到了不能不治,整治必須除根的程度,不僅擾亂了網絡生態,破壞了社會共識,更對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造成了嚴重損害。
在自媒體網絡時代,廣大網民既是參與者也是傳播者。針對虛假賬號可以通過實名認證對其言行進行規范,其中既需要各個網絡平臺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識別的技術能力,也需要廣大網民提高警惕,加強甄別,發現可疑鏈接及時提交監管部門審核處理。點面結合、標本兼治,這次專項行動除了對不法者依法嚴肅懲處之外,還要對網絡平臺科學引導、有效監督和耐心培育。為了確保整治行動取得實效,監管部門還應當加強與各平臺方的溝通協作,共同探索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加強指導,不斷督促健全互聯網運行規則,走出一條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新路。
天郞氣清終有時,人間正道是滄桑。為了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專項整治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相信在上下齊心,同抓共管的努力下,我們定能打贏這場網絡攻堅戰,讓廣大網民安心上網,舒心上網。(李龍 蘇祥)
責任編輯:陳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