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為您“鏡”心“鏡”力,呵護胃腸健康
金山網訊 古籍《論衡》中,有一句話,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指的是消化系統良好,對人體重要性。
我國由于飲食結構、風俗習慣、環境污染、家族遺傳等原因,消化系統癌癥胃癌、食管癌、腸癌排名十大癌癥前五名。40歲以上及有家族史人群做胃腸鏡體檢,及早發現早癌,已經是業內共識。
2021年3月,鎮江市中醫院引進南京中大醫院消化內鏡施瑞華教授的博士團隊,每周一至周五博士團隊以其先進的管理經驗、精湛的內鏡技術,為鎮江市及周邊地區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每周三坐診的謝婷主任憑借過硬的內鏡診療技術,為多名患者開展了早癌篩查、內鏡下粘膜切除術,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
12月1日,謝婷主任給一位47歲患者做胃鏡檢查中,發現食管有一處微小異常,借助放大胃鏡,染色胃鏡模式仔細觀察,發現食管結構腺體有早癌改變,通過活檢鉗在食管可疑處取病理,一周后,病理診斷食管早癌。患者及家屬十分感謝謝婷主任的精心檢查。
12月8日,謝婷主任在為一位54歲患者做腸鏡檢查時,退鏡中發現降結腸幾個小息肉,用圈套器套住后冷切除;繼續退鏡到距肛門15cm直乙交界拐彎處,“一片云朵”突然飄過遮住了整個腸鏡的鏡頭,旋轉鏡身后仔細一看,原來有一簇長的像珊瑚樣的絨毛狀腺瘤狡猾地藏在直乙交界的拐角皺褶里,如果稍不注意快速退鏡非常容易漏診。整個檢查過程中,內鏡中心護士與謝主任默契配合,調整鏡身方向,迅速用注射針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腎上腺素+美蘭的生理鹽水溶液后,漂亮的“珊瑚”終于露出全貌,圈套器套住基底部后電凝電切,徹底除掉了這個外表美麗的小禍害,創面打上三枚鈦夾,完美收工。患者術后連連感謝,絨毛狀腺瘤屬于癌前病變,不做治療10年以上癌變率50%。
上醫治未病。在消化道腫瘤這個領域,消化內鏡的出現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了“治未病”的機會。這位“上醫”可以協助醫生“放大看”,100倍時看清腫瘤組織不一樣的組織結構;500倍時可以清楚地看到細胞的樣子,讓長相特殊的腫瘤細胞無處可藏。同時,消化內鏡還可“染色看”,通過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對比,醫生們用特殊染料或特殊波長的光照射,讓腫瘤細胞呈現不同的顏色,暴露在內鏡下。更神奇的是,消化內鏡還能“透視看”,常用在胰腺檢查,胰腺是腹腔深處的重要器官,常規的超聲檢查常會受到其他腹腔臟器的影響而“看”不準。裝有超聲探頭的消化內鏡在腸道內距離胰腺僅1厘米的地方,近距離為胰腺做超聲檢查,把胰腺“看”得個清清楚楚。
鎮江市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依托南京中大醫院專家團隊每周一至周五上午開展專家早癌篩查及內鏡檢查和治療,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畢愛琳 景驍軼 張明)
責任編輯: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