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防“腫瘤君”,心防“癌癥性格”
2018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4個全國腫瘤防治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
中國人忌諱“癌癥”兩個字,避之不及,但癌癥并不意味著死亡。隨著對癌癥危險因素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癌癥不再是“不治之癥”,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
因此,要想戰勝癌癥,把癌癥變成慢性病,首要條件,就是了解癌癥,消除誤解,避免走彎路,而且一定要在自己和家人碰到癌癥發生之前就學習!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癌篩查,是目前世界各國癌癥專家公認的預防癌癥的兩道重要防線。如果在癌前病變階段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便能有效地控制腫瘤進入晚期,因此腫瘤防治應“關口”前移。
鎮江一院對腫瘤患者實施醫護患一體化管理,醫、護、患三者溝通協同,提高醫護質量,增進患者獲得感,融洽醫患關系。一旦被確診為腫瘤,醫院立即進行MDT專家門診討論,讓患者參與、知情,選擇治療方案。此外,還會安排心理、營養、腫瘤護理等專科護士與患者溝通,護士與醫生一起參與查房,圍繞患者存在的問題,醫、護、患者三方加強溝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治療、護理措施。從患者入院到出院都是同一組醫生護士負責,對病人進行連續性照護。
出院前加入微信群,出院后責任醫生護士在線幫助患者在家康復治療,醫護人員更及時將科學抗癌、心理調適、積極心態等健康資源在群中分享。
4月17日,鎮江一院開展了多項公益活動,幫助鎮江市民提高自身的健康防護意識。
1.進社區——專家巡講
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會議室內來了百十號社區居民,等待接受鎮江一院護理團隊的防癌科普宣教。
在現場,鎮江一院腫瘤專科護士對社區居民進行專科疾病知識的普及,向社區居民介紹預防腫瘤的生活要點、盤點“吃”出來的腫瘤、腫瘤常見誤區等內容,以提醒居民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的重要性,使居民了解和掌握防病治病常識,增強防病治病意識,切實將更多更好的優質護理資源在全醫療點普及。在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的基礎上,切實維護患者的利益。
2.進家庭——義診和知識巡講
鎮江一院的專科護理團隊到姚橋鎮伏漕村16組孫大爺的家里,為他更換PICC導管敷料,并進行義診。
去年,鎮江一院靜脈輸液護理科技服務站在姚橋鎮衛生院正式成立,這讓前來更換PICC導管敷料的患者興奮不已。作為新區人,以往每周都要往市區醫院跑,如今家門口的醫院就能更換PICC導管敷料,方便得許多,也能節省不少。
隨后到姚橋鎮衛生院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為腫瘤患者進行護理指導。腫瘤患者因治療需要,PICC導管敷料需每周更換,鎮江一院的醫生會定期到姚橋鎮衛生院指導,衛生院也派了護士專門去鎮江一院學習,極大方便了患者,也提升了衛生院的護理水平。
3.進鄉鎮——專科聯合義診和巡講
當天上午在句容下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腫瘤專科聯合義診,鎮江一院的腫瘤科、乳腺腫瘤、胃腸腫瘤、婦科腫瘤、肺部腫瘤專科護士長、專科醫生在現場提供咨詢,并為患者檢查。并為當地居民講解了腫瘤護理新進展,傳播科學防癌抗癌理念,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腫瘤、科學防治腫瘤。
溫馨提示:
不良生活習慣被認為是癌癥發生的主要誘因。據統計,全世界至少有超過1/3的癌癥病例可以通過有效的預防手段而避免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癌癥三級預防體系”中,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就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通過健康教育,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來防止其發生。
責任編輯:殷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