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志愿者聚焦鎮江水源地水質安全
金山網訊 昨日是“6·5”世界環境日,市環保局與市環境科學學會共同舉辦“公眾看環保”活動,邀請“凈萬家”環保志愿者隊和江科大能動學院的數十名環保志愿者來到我市飲用水源地,冒雨參觀水質自動預警系統及建設情況。
“水中如果含有苯酚、亞硝酸,這些儀器能監測出來嗎?”“水質檢測結果,通過什么途徑公布出來呢?”……當日下午,志愿者們在水質自動站現場參觀時紛紛發問,并得到環保工作人員逐一回答。
市環境監測中心水質室副主任羅剛介紹,鎮江市飲用水源地安全保護系統是由清華大學教授專門設計的水源地保護工程,2014年開工建設,2015年完工,投資8000多萬元。它在長江流域是首次使用,這個工程完工后可以保證全市100萬人口7天的飲用水量。如果長江水源地有污染發生,只要把引水進來的閘門口關閉,就可以保證飲用水源不受污染;即使安保系統內的水源也發生污染,也可以利用金山湖水源的管道,把金山湖水源地的水引進安保系統中來,同樣可以保證鎮江市民的飲用水安全。
他還說,我市2012年開始建設水源地預警站點,現已建成包括下蜀站(寧鎮交界處)、大通重工站(高資開發區下游)和金山湖站(備用水源地),同時對原有飲用水源地自動站進行升級改造,增加了重金屬、VOC、生物毒性和揮發酚的監測能力,項目總投資1400萬元。所有自動站的監測數據均已實現數據聯網,且與市自來水公司實現數據共享,“雙保險”監管全市飲用水源安全。
活動現場,“凈萬家”環保志愿者隊負責人張勇表示,“我們通過參觀感到,現代化的措施比較好,做了前期預見性。”他建議,有些檢測項目不是24小時檢測,如果項目更全些、增加檢測頻率,“我們對城市飲用水就會更放心。”大學生志愿者韓祁冰則建議,“環保部門是不是可以構建一種飲用水水質檢測的公布渠道,如通過微信公眾號來發布實時情況,這樣會更加貼近市民生活。”(干光磊)
責任編輯: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