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鎮江榮膺“國家生態市”
成為全國第5個獲得此項殊榮的地級市
摘要:2004年,我市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模范環保城市”;十年磨一劍,在2014年“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市又迎來了“國家生態市”的大紅證書。丹陽、句容、揚中、丹徒同時獲得國家生態縣(市區)命名。
金山網訊? 2004年,我市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模范環保城市”;十年磨一劍,在2014年“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市又迎來了“國家生態市”的大紅證書。這是我省繼蘇、錫、常后第4個獲得這一榮譽的地級市,也是全國第5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丹陽、句容、揚中、丹徒同時獲得國家生態縣(市區)命名。
大紅證書上,書寫著“江蘇省鎮江市 國家生態市”的字樣。證書右下方,是一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的莊嚴印章。
看著這本含金量十足的證書,市環保局副局長、市生態辦副主任姚繼承動情地說:“回想十年創建路,過程飽含艱辛,成果來之不易啊!”
打造山水花園城市,我們在行動
2004年,我市委托南京大學編制了《鎮江生態市建設規劃》,結合我市實際,確定了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服務業、環境綜合整治、自然環境保護、人居環境、生態文化8個方面62項工程。
姚繼承說,創建過程中,機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市獨創了生態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市生態辦),統一組織、指導、協調、推進全市創建工作。各轄市區、市直各部門成立相應組織,鎮有環保所,村有環保監督員,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創建組織網絡。
姚繼承清晰地記得,聯席會議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市生態辦進行現場點評,對推進現狀、存在問題等一一分析。在2010年年度中期的一次評估中,會議對未完成序時進度的2個轄市政府、5個市直部門下達了《預警告通知書》。會上,這2個轄市政府、5個市直部門主要部門負責人走上臺去,不是去領獎,而是領取“預警告通知書”,領導們臉上自然掛不住,但對工作是很好的推進,壓力層層傳遞,效果果真不一樣。
主城區實施“青山綠水”工程,對26座山體和3條通江河道進行生態修復,突出南山與北水兩大重點,新建南山西入口生態廣場,完成金山湖景區退漁還湖工程,建成北部濱水區和句容赤山湖生態濕地,編制了《鎮江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定省級生態紅線保護區域58個,市級生態紅線區域14個,占國土面積比例為22.3%。
我市主城區26座山體,正逐步成為親近自然、視覺通透的開放式山體公園;長江水污染防治受到國家考核組充分肯定,太湖流域累計實施綜合整治工程761項。同時,我市還通過企業搬遷、退漁還湖、生態修復,在城市北部濱水區形成8.8平方公里的金山湖,水域面積是杭州西湖的1.5倍。目前,我市正在對穿城而過的古運河進行綜合整治,使之與金山湖連為一體,凸顯“江河交匯”的獨特風貌。
生態市建設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創建的亮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姚繼承告訴記者,對于整個生態市的創建,重點突破在鄉鎮。2008年,生態鎮的創建拉開序幕。針對問題,從2009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選派33名優秀青年干部進駐33個不達標鄉鎮,各轄市區也派出33名優秀青年干部進駐33個不達標鄉鎮,66名優秀青年干部組成的督導組,在33個鄉鎮駐鄉鎮督導創建工作,“不創成國家級生態鎮不收兵”。
兩年時間,85%以上的鄉鎮建成國家生態鎮,都有了鄉鎮污水處理廠,有了污水管網,有了醫療廢水和固廢處理站,以及200多處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區域集中處理”的四級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建設了壓縮式生活垃圾轉運站48座,配備密閉式垃圾運輸車68輛、保潔車3814輛、鎮村專職保潔員6000多人……
曾經的鄉村,在不少人的記憶中,是垃圾隨處可見,河臭水不暢。如今,再走進農村,卻是綠樹成蔭、水清河暢、白墻黛瓦,形成了一批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美麗鄉村。不少居住在城里的都市人,每到周末,都會相約來到農村,享受愜意的農家生活。
調優產業結構,走綠色環保之路
“對不符合環保政策的項目,堅決說‘不’!”這是我市各級環保部門一以貫之的原則。
“十一五”期間,全市書面否定項目環評文件109件,勸退或建議另行選址項目230件,總投資約120億元的高污染、高耗能項目被拒之門外。“十一五”以來,全市實施重點節能項目300多個,單位GDP能耗下降20.5%;實施污染減排項目249個,化學需氧量削減11.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38.0%;實施重點循環經濟項目50多個,總投資超過30億元。建設省市級循環經濟試點26家;實施清潔生產方案5600余項,總投資21億元,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企業311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7億元。我市加快實施了關停并轉,鐵腕淘汰落后產能。
原位于城區的焦化煤氣集團、鎮江船廠、鈦白粉廠、上鐵鎮江水泥廠等污染企業整體搬遷或關閉,給城市發展騰出了空間;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差別電價,淘汰落后水泥產能470多萬噸、落后鋼鐵產能20多萬噸。關閉小化工企業290家、小電鍍企業44家;關閉取締或責令停產涉及重金屬污染企業14家。投入7000萬元,關閉金河紙業有限公司,實施關漿減排,“震動了一座城市”;關閉采礦企業221家,宕口431個,磚瓦窯200多座,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40個;在全省率先完成韋崗鐵礦、句容臺泥兩個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試點項目。
生態市的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在生態市建設的基礎上,適時啟動了生態文明示范市的建設。今年,結合“六大任務百項工作”的實施,諫壁、西南兩大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市區“一湖九河”整治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中。鎮江正朝著省內領先、全國有影響的生態文明實驗區、先行區和示范區而努力!(李媛 孫霞)
責任編輯:耿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