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草收割用上無污染機械
????金山網訊 前天,由鎮江農機推廣站自主研發的“電動無污染自走式秧草收獲機”,在揚中市八橋鎮八橋村創新秧草專業合作社進行了收獲現場演示,引起了揚中市多位秧草種植大戶的廣泛興趣。(見圖,姜萍攝)
????秧草,又稱三葉菜、草頭,是我市著名土特產之一。目前揚中的秧草種植面積保守估計在10000畝以上,大棚設施栽培種植面積在3000畝以上。秧草種植從每年9月底或10月初開始,11月開始首次收獲,收獲后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莖,約15天左右開始下次收獲,一直到第二年4月底收獲期結束,每個生長季節可收割12次以上,按照我市秧草種植面積1.6萬畝計算,一年度需要收獲秧草面積達16萬畝次以上。
????在2010年以前,我市的秧草種植一直是人工采摘和刀割。但人工收獲效率低,每人每天以8小時計算最多只能收獲2畝,勞動強度大,而且人工收獲時,由于腳踩在秧草地上,對秧草的再次生長有影響。
????昨天的演示現場,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推著“電動無污染自走式秧草收獲機”只用了10多分鐘,就收完一個大棚的秧草,全程只由一個人操作完成,像推著一臺除草機走過一片草坪,收割上來的秧草通過傳輸帶直接進入收集筐,收割后的茬口整齊劃一。一臺機器每小時收獲3畝以上,能一次完成收割、輸送、收集功能,實現秧草的聯合收獲作業。收獲過程中,噪音小,沒有環境污染,而且收獲機可以實現留茬高度可調,確保秧草的二次生長。
????2009年至2011年,鎮江農機推廣站根據鎮江本地秧草種植面積擴大的實際情況,研制了第一代秧草機械化收獲原理機,在揚中推廣了20多臺。
????創新秧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華章告訴記者,最早的秧草收割全是靠人工,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較高,每天采摘量難以滿足秧草種植合作社每天定量供應超市的需求量。后來,合作社引進了鎮江農機推廣站研發的第一代秧草機械化收獲原理機,收割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一代的機器采用汽油作為動力,在大棚里使用會產生廢氣,造成環境污染。而且行走方面沒有實現自行走,人工操作時,勞動強度還比較大,收獲高度調節只能采用人工調節,調節方式不方便。
????看著新一代收獲機的現場演示,多位秧草種植大戶都對這臺樣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悉,“電動無污染自走式秧草收獲機”下一步將該研發成果進行轉化,投入批量生產。(李繼偉 姜萍)
?
責任編輯:張明